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12-18页 |
1. 观察对象 | 第12页 |
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2-14页 |
2.1 诊断依据 | 第12-14页 |
2.2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2.3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2.4 剔除标准 | 第14页 |
3. 观察指标 | 第14-15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4.1 观察方法 | 第15页 |
4.2 舌下脉络采集方法及综合量化积分表 | 第15-16页 |
4.3 胃镜检查 | 第16-17页 |
5. 统计学处理 | 第17-18页 |
结果 | 第18-23页 |
1. 肝硬化各中医证型的性别、年龄构成 | 第18页 |
2. 肝硬化各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积分的相关性 | 第18-19页 |
3. 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性别、年龄构成 | 第19-20页 |
4. 肝硬化分期与舌下络脉积分的相关性 | 第20页 |
5.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各分度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 | 第20-21页 |
6.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舌下络脉积分的相关性 | 第21-23页 |
理论探讨 | 第23-27页 |
1. 中医对舌下络脉的认识 | 第23页 |
2.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 第23-24页 |
3. 西医对舌下络脉的认识 | 第24页 |
4. 西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 第24-25页 |
5. 肝硬化导致舌下络脉改变的原因 | 第25-26页 |
6. 舌下络脉与肝硬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附录 | 第33-38页 |
附录1 患者知情同意书 | 第33-34页 |
附录2 临床观察表 | 第34-38页 |
综述 | 第38-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