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综述 | 第16-73页 |
第一节 微小核糖核酸的研究进展 | 第17-27页 |
1. 微小核糖核酸的发现历程 | 第17-18页 |
2. 微小核糖核酸形成的生物学过程 | 第18-19页 |
3. 微小核糖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 第19-27页 |
第二节 体液miRNA的最新研究进展 | 第27-40页 |
1. 体液miRNA的发现历程 | 第27-28页 |
2. 体液miRNA的特点 | 第28-29页 |
3. 体液miRNA的来源 | 第29页 |
4. 体液miRNA与疾病的关系研究 | 第29-40页 |
第三节 miRNA与不育关系研究进展 | 第40-45页 |
1. Dicer和Drosha酶与雄性不育 | 第40-41页 |
2. miRNA与雄性不育 | 第41-45页 |
第四节 miRNA与肺癌关系研究进展 | 第45-49页 |
1. miRNA与肺癌检测和诊断 | 第45-48页 |
2. miRNA与肺癌预后判断 | 第48-49页 |
第五节 miRNA与肾细胞癌研究进展 | 第49-55页 |
1. miRNA与RCC的检测和诊断 | 第49-53页 |
2. miRNA与RCC的预后 | 第53-55页 |
第六节 miRNA与1型糖尿病关系研究进展 | 第55-58页 |
1. miRNA与T1D | 第55-57页 |
2. 血浆miRNA与T1D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3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部分 | 第73-182页 |
第一节 精浆miRNA作为男性不育诊断标志物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 第74-119页 |
一. 引言 | 第74-75页 |
二.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75-90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90-114页 |
1. 三组混合精浆Solexa测序结果 | 第90-93页 |
2. qRT-PCR技术检测精浆miRNA实验体系的重复性 | 第93-94页 |
3. 精浆miRNA的稳定性检测 | 第94页 |
4. 运用qRT-PCR技术对Solexa初筛的结果进行复筛 | 第94-95页 |
5. 运用qRT-PCR对男性不育患者特异精浆miRNA表达谱的验证 | 第95-99页 |
6. 七种变化miRNA在少精症患者精浆中表达水平检测 | 第99页 |
7. 七种miRNA在全部男性不育患者和正常对照精浆中表达量 | 第99-100页 |
8. 不育男性患者特异精浆miRNA及生化指标的ROC曲线分析 | 第100-105页 |
9. 男性不育患者特异表达的精浆miRNA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 第105页 |
10. 男性不育患者特异表达的精浆miRNA在精子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 第105-106页 |
11. 特异变化的精浆miRNA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6-108页 |
12. 精浆miRNA存在形式 | 第108-112页 |
13. 男性不育患者特异变化精浆miRNA潜在的生理功能 | 第112-114页 |
四. 讨论 | 第114-119页 |
第二节 血清miRNA作为肺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 第119-145页 |
一. 引言 | 第119-121页 |
二.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21-128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128-141页 |
1. 肺癌患者与对照血清低密度芯片检测结果 | 第128-131页 |
2. qRT-PCR技术对低密度芯片验证结果 | 第131-132页 |
3.五种变化miRNA对肺癌诊断效果的ROC曲线 | 第132-134页 |
4. 五种血清miRNA及其组合对肺癌诊断价值的验证-双盲检测 | 第134-136页 |
5. 肺癌患者血清中变化五种miRNA在肺癌组织中变化情况 | 第136-137页 |
6. 变化miRNA的靶位点预测 | 第137页 |
7. 肺癌组织RB1蛋白表达水平与miR-7表达呈现负相关 | 第137-138页 |
8. 肺癌组织RB1 mRNA表达水平检测 | 第138-139页 |
9. 荧光素酶实验验证RB1是miR-7的靶基因 | 第139-140页 |
10. miR-7可以调节A549肺癌细胞中RB1的表达 | 第140页 |
11. miR-7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 第140-141页 |
四. 讨论 | 第141-145页 |
第三节 血清miR-200a作为肾细胞癌标志物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 第145-162页 |
一. 引言 | 第145-147页 |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47-149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149-158页 |
1. miR-200a在RCC组织中表达降低 | 第149页 |
2. 组织中变化miRNA对RCC诊断的ROC曲线 | 第149-150页 |
3. 组织中变化miRNA在RCC患者血清低密度芯片中变化情况 | 第150页 |
4. miR-200a在RCC患者血清中表达降低 | 第150-151页 |
5. miR-200a在验证组RCC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 | 第151-152页 |
6. miR-200a在全部RCC患者和正常对照中表达水平 | 第152-153页 |
7. miR-200a与RCC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 | 第153-154页 |
8. 血清miR-200a对RCC诊断的ROC曲线 | 第154-155页 |
9. RCC患者与正常对照尿液miR-200a含量测定 | 第155页 |
10. 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00a潜在靶基因 | 第155-157页 |
11.R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SPAG9和HGF含量测定 | 第157-158页 |
12. 荧光素酶实验证实SPAG9是miR-200a的靶基因 | 第158页 |
四. 讨论 | 第158-162页 |
第四节 血清miRNA作为1型糖尿病发生发展标志物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 第162-174页 |
一. 引言 | 第162-163页 |
二.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63-164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164-172页 |
1. 课题总的的设计策略 | 第164-165页 |
2. 三组混合血清中小分子RNA | 第165-166页 |
3. 三组混合血清中miRNA的种类 | 第166页 |
4. T1D患者血清miRNA表达谱与正常人具有显著差异 | 第166页 |
5. T1D患者具有显著差异的miRNA | 第166-167页 |
6. qRT-PCR对Solexa初筛结果进行复筛 | 第167-168页 |
7. qRT-PCR对复筛结果进行验证 | 第168-169页 |
8. T1D患者血清变化miRNA与临床指征的相关性分析 | 第169-171页 |
9. 成人T1D患者血清miRNA表达变化情况 | 第171-172页 |
10. 成人T1D患者变化血清miRNA与临床指征相关性分析 | 第172页 |
11. 儿童T1D患者与成人T1D患者血清miRNA表达比较 | 第172页 |
四. 讨论 | 第172-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174-18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成果 | 第182-184页 |
致谢 | 第184-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