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M区块裂缝性油藏水驱剩余油挖潜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概述第8-12页
    1.1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驱油机理第8-9页
    1.3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现状第9-10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二章 M区块油藏概况及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第12-17页
    2.1 研究区块地理位置第12页
    2.2 储层沉积特征第12-14页
    2.3 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第14-15页
    2.4 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第15-16页
    2.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三章 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第17-37页
    3.1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第17-25页
        3.1.1 基质建模第17-23页
        3.1.2 裂缝建模第23-25页
    3.2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第25-28页
        3.2.1 油藏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5-27页
        3.2.2 数值模型网格划分第27页
        3.2.3 油藏物性参数第27-28页
    3.3 历史拟合结果第28-30页
        3.3.1 地质储量拟合结果第28页
        3.3.2 全区动态数据拟合结果第28-29页
        3.3.3 单井动态数据拟合结果第29-30页
    3.4 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第30-36页
        3.4.1 纵向剩余油分布特征第31-35页
        3.4.2 平面剩余油分布特征第35-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剩余油分类及挖潜效果评价第37-51页
    4.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驱剩余油类型第37-40页
    4.2 不同类型剩余油挖潜对策研究第40-49页
        4.2.1 不同类型剩余油挖潜措施第40-41页
        4.2.2 单井剩余油治理效果评价第41-47页
        4.2.3 全区治理效果评价第47-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46区块天然气驱注采工艺设计及生产过程管理
下一篇: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