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配料系统的控制策略及优化调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自动配料系统的简介 | 第12-13页 |
1.3 自动配料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1.3.1 自动配料系统的发展 | 第13-14页 |
1.3.2 自动配料系统的应用现状 | 第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2章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15-23页 |
2.1 耐火材料自动配料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15-17页 |
2.1.1 自动配料系统的分类 | 第15-16页 |
2.1.2 自动系统的工艺参数 | 第16页 |
2.1.3 系统的功能需求 | 第16-17页 |
2.2 耐火材料配料系统的工艺流程 | 第17-18页 |
2.3 控制系统设计 | 第18-20页 |
2.3.1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8-19页 |
2.3.2 上位机监控管理系统设计 | 第19页 |
2.3.3 下位机控制系统设计 | 第19-20页 |
2.3.4 通讯系统设计 | 第20页 |
2.4 配料控制方案设计 | 第20-22页 |
2.4.1 给料机给料速度控制方案 | 第21页 |
2.4.2 配料车运行控制方案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硬件方案设计 | 第23-29页 |
3.1 上位机选型 | 第23页 |
3.2 下位机选型 | 第23-24页 |
3.2.1 PLC的简介 | 第23-24页 |
3.2.2 PLC特点 | 第24页 |
3.3 PLC硬件组态 | 第24-26页 |
3.3.1 模块总体结构 | 第24-25页 |
3.3.2 1 | 第25页 |
3.3.3 配料车PLC输入输出信号 | 第25-26页 |
3.4 称量传感器及仪表的选用 | 第26-27页 |
3.5 配料车定位系统的设计 | 第27-28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28-29页 |
第4章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29-41页 |
4.1 上位机监控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第29-37页 |
4.1.1 组态软件的介绍 | 第29页 |
4.1.2 监控和管理系统功能界面 | 第29-30页 |
4.1.3 监控功能的实现 | 第30-37页 |
4.1.4 双机热备份的实现 | 第37页 |
4.2 下位机PLC软件设计 | 第37-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给料过程控制器的优化 | 第41-61页 |
5.1 影响配料精度的原因 | 第41-43页 |
5.1.1 落差变化的分析 | 第41-42页 |
5.1.2 常用的落差修正方法 | 第42-43页 |
5.2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给料过程控制 | 第43-53页 |
5.2.1 模糊控制系统 | 第43-45页 |
5.2.2 传统的PID方法 | 第45-46页 |
5.2.3 模糊PID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 第46-53页 |
5.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6章 配料车行车路径的优化 | 第61-75页 |
6.1 配料车行走路径优化问题的提出 | 第61页 |
6.2 配料车行车路径优化问题的描述 | 第61-63页 |
6.2.1 配料车行车过程分析 | 第61-62页 |
6.2.2 配料车行车过程建模 | 第62-63页 |
6.3 配料车路径优化问题的求解 | 第63-70页 |
6.3.1 遗传算法简介 | 第63-64页 |
6.3.2 基本遗传算法 | 第64-68页 |
6.3.3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问题求解 | 第68-70页 |
6.4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