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碑志文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归有光碑志文创作的文化背景 | 第12-26页 |
第一节 碑志文创作的繁荣 | 第12-17页 |
一、明代以前树碑风气的流变 | 第12-14页 |
二、明代碑志文创作的繁荣 | 第14-17页 |
第二节 士林风气的新变 | 第17-21页 |
一、诗文辨体思潮的盛行 | 第17-19页 |
二、文士交往的活跃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归有光文学素养的深厚 | 第21-26页 |
一、归有光文学思想的指导 | 第21-24页 |
二、归有光对《史记》的传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归有光碑志文的思想内涵 | 第26-39页 |
第一节 揭露明代社会问题 | 第26-30页 |
一、对倭寇入侵的忧愤 | 第26-28页 |
二、对科举弊端的批判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哀叹离世亲友命运 | 第30-34页 |
一、对亲友离世的哀思 | 第30-32页 |
二、对命运无常的感叹 | 第32-34页 |
第三节 称颂女性品行德性 | 第34-39页 |
一、对家庭女性的赞赏 | 第35-36页 |
二、对节烈妇女的肯定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归有光碑志文的艺术特征 | 第39-56页 |
第一节 归有光碑志文的结构特征 | 第39-43页 |
一、篇幅灵活重点突出 | 第40-41页 |
二、结构多样富于变化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归有光碑志文的语言特征 | 第43-47页 |
一、朴素自然 简约精练 | 第43-45页 |
二、引经据典 一唱三叹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归有光碑志文的叙事特征 | 第47-56页 |
一、聚焦:捕捉一二细事 凸显人物性情 | 第47-50页 |
二、互见:文章旁现侧出 兼及哀思他人 | 第50-53页 |
三、归真:尊重事实真相 客观描写对象 | 第53-56页 |
余论 归有光在碑志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归有光碑志文分类一览表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