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8页 |
1.2 时间交织ADC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TIADC工作原理及通道间失配的研究 | 第21-34页 |
2.1 时间交织ADC工作原理 | 第21-26页 |
2.1.1 单通道ADC采样原理 | 第21-24页 |
2.1.2 时间交织ADC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2.2 TIADC通道间失配的分析 | 第26-33页 |
2.2.1 通道间增益失配理论分析 | 第28-30页 |
2.2.2 通道间失调失配理论分析 | 第30-31页 |
2.2.3 通道间时钟失配理论分析 | 第31-32页 |
2.2.4 通道间三种失配误差仿真分析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TIADC失配已有校准算法介绍与分析 | 第34-44页 |
3.1 模拟域校准技术-单一前置SHA结构 | 第34-35页 |
3.2 数模混合域校准技术 | 第35-38页 |
3.2.1 基于参考通道的校准技术 | 第36页 |
3.2.2 通道随机化校正技术 | 第36-38页 |
3.3 数字域校准技术 | 第38-43页 |
3.3.1 数字前台校准技术 | 第38-39页 |
3.3.2 数字后台校准技术 | 第39-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LMS自适应滤波的后台校准算法 | 第44-58页 |
4.1 现有校准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 第44页 |
4.2 TIADC基于LMS自适应滤波的后台校准算法 | 第44-46页 |
4.3 LMS自适应滤波器 | 第46-50页 |
4.3.1 LMS算法 | 第47-49页 |
4.3.2 改进-变步长LMS算法 | 第49-50页 |
4.4 插值滤波器 | 第50-55页 |
4.4.1 零值内插 | 第51-52页 |
4.4.2 低通滤波 | 第52-53页 |
4.4.3 窗函数法设计FIR低通滤波器 | 第53-55页 |
4.5 失调失配的校准算法 | 第55-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算法的实现与验证 | 第58-71页 |
5.1 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 | 第58-65页 |
5.1.1 五通道TIADC及算法模型 | 第58-62页 |
5.1.2 算法校准效果验证 | 第62-64页 |
5.1.3 算法的改进 | 第64-65页 |
5.2 RTL级代码验证 | 第65-69页 |
5.2.1 算法Modelsim仿真分析 | 第66-67页 |
5.2.2 算法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 第67-69页 |
5.3 算法性能总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算法的FPGA验证 | 第71-75页 |
6.1 FPGA开发工具介绍 | 第71-72页 |
6.2 FPGA验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6.2.1 FPGA验证流程 | 第72页 |
6.2.2 FPGA验证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7.1 总结 | 第75页 |
7.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