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论文

基于GIS和MIC法的广西土壤侵蚀区划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内外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研究第11-13页
        1.2.2 国内外水土保持区划研究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页
    1.4 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第17-20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7-20页
        2.1.1 自然地理环境第17页
        2.1.2 气候特征第17页
        2.1.3 土壤特征第17页
        2.1.4 植被分布第17-18页
        2.1.5 土地利用结构第18页
        2.1.6 社会经济第18-20页
3 小流域基础指标体系库构建第20-27页
    3.1 基于ArcHydro模型的小流域划分第20页
    3.2 小流域基础指标体系库的构建第20-26页
        3.2.1 土壤侵蚀评价指标因变量的选取第21-22页
        3.2.2 土壤侵蚀评价指标自变量的选取第22-26页
    3.3 数据来源第26-27页
4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第27-32页
    4.1 土壤侵蚀强度分析第27-28页
    4.2 土壤侵蚀严重指数分析第28-30页
    4.3 土壤侵蚀危险性面积分布特征第30-32页
5 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第32-41页
    5.1 最大信息系数MIC的基本概念第32-33页
    5.2 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33-38页
        5.2.1 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的分析第33-34页
        5.2.2 岩溶区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的分析第34-36页
        5.2.3 非岩溶区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的分析第36-38页
    5.3 土壤侵蚀指标之间相关性网络的构建与分析第38-41页
6 广西土壤侵蚀区划第41-66页
    6.1 土壤侵蚀区划第41-42页
        6.1.1 土壤侵蚀区划概念与原则第41页
        6.1.2 区划指标体系原则第41-42页
        6.1.3 区划单元的确定和方法第42页
    6.2 土壤侵蚀一级区划第42-58页
    6.3 土壤侵蚀一级区划第58-6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7.1 结论第66-67页
    7.2 讨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在校期间的学术研究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凝-MAP-电化学高级氧化联合工艺处理养猪废水研究
下一篇:山杏种仁油脂累积特性及其对喷施镁肥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