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镁法脱硫中亚硫酸镁固相催化氧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烟气脱硫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湿法脱硫技术概述第12-13页
        1.3.1 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第12页
        1.3.2 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第12页
        1.3.3 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第12页
        1.3.4 镁法烟气脱硫技术第12-13页
        1.3.5 海水法烟气脱硫技术第13页
    1.4 亚硫酸盐氧化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1 亚硫酸盐非催化氧化研究第14页
        1.4.2 亚硫酸盐催化氧化研究第14-16页
        1.4.3 亚硫酸盐氧化动力学现存问题第16页
    1.5 膨胀石墨载体材料第16-18页
    1.6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固相催化剂的制备第19-28页
    2.1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第19-22页
        2.1.1 亚硫酸镁氧化反应实验装置第19-20页
        2.1.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20页
        2.1.3 亚硫酸镁样品的制备方法第20-21页
        2.1.4 亚硫酸镁催化氧化反应实验方法第21页
        2.1.5 催化剂中钴负载量分析方法第21-22页
    2.2 EG/Co-1'催化剂结果分析第22-26页
        2.2.1 催化剂最优制备方案的确定第22-23页
        2.2.2 各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23-25页
        2.2.3 EG/Co-1'中钴负载量分析第25页
        2.2.4 催化剂制备的平行实验第25-26页
    2.3 EG/Co-2'催化剂结果分析第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催化剂对亚硫酸镁氧化反应动力学第28-37页
    3.1 EG/Co-1'存在下各反应因素对亚硫酸镁氧化速率的影响第28-31页
        3.1.1 pH对亚硫酸镁催化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第28-29页
        3.1.2 EG/Co-1'添加量对亚硫酸镁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第29页
        3.1.3 亚硫酸镁初始浓度对亚硫酸镁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第29-30页
        3.1.4 氧分压对亚硫酸镁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第30页
        3.1.5 温度对亚硫酸镁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第30-31页
    3.2 EG/Co-2'存在下各反应因素对亚硫酸镁氧化速率的影响第31-35页
        3.2.1 pH对亚硫酸镁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第31-32页
        3.2.2 EG/Co-2'添加量对亚硫酸镁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第32-33页
        3.2.3 亚硫酸镁初始浓度对亚硫酸镁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第33页
        3.2.4 氧分压对亚硫酸镁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第33-34页
        3.2.5 温度对亚硫酸镁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第34-35页
    3.3 催化剂重复利用性分析第35-36页
        3.3.1 EG/Co-1' 重复利用性分析第35页
        3.3.2 EG/Co-2' 重复利用性分析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催化剂对亚硫酸镁氧化反应机理分析第37-46页
    4.1 EG/Co-1'催化剂表征结果第37-39页
        4.1.1 SEM结果分析第37-38页
        4.1.2 EDS结果分析第38-39页
    4.2 EG/Co-2'表征结果第39-41页
        4.2.1 SEM结果分析第39-40页
        4.2.2 EDS结果分析第40-41页
    4.3 催化氧化动力学机理分析第41-45页
        4.3.1 钴催化氧化亚硫酸镁机理第42页
        4.3.2 亚硫酸镁固液相催化反应速率RA第42-43页
        4.3.3 亚硫酸镁的溶解速率RB第43-44页
        4.3.4 氧的扩散速率RC第44-45页
        4.3.5 催化剂催化氧化亚硫酸镁反应总速率R第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5.1 实验结论第46-47页
    5.2 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g3PO4复合体系的可见光催化性质
下一篇:郯庐断裂带苏皖段新构造活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