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0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 | 第10-18页 |
2.1 常绿阔叶林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2.1.1 国内外常绿阔叶林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1.2 福建省常绿阔叶林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1.3 常绿阔叶林干扰与恢复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2 栲类次生林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2.1 栲类次生林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2.2.2 栲类次生林干扰与恢复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3 研究趋势与存在问题 | 第15-18页 |
3.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 | 第18-26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3.1.2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3.1.3 气候土壤 | 第18页 |
3.1.4 植被概况 | 第18-19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3.3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3.4.1 干扰评价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3.4.2 幼苗幼树更新评价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3.4.3 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23-24页 |
3.5 数据来源 | 第24-26页 |
3.5.1 标准地数据 | 第24页 |
3.5.2 其他数据 | 第24-26页 |
4. 栲类次生林干扰评价研究 | 第26-33页 |
4.1 “金字塔”体系的提出 | 第26-28页 |
4.1.1 构建体系的前提 | 第26页 |
4.1.2 “金字塔”体系结构 | 第26-27页 |
4.1.3 评价过程 | 第27-28页 |
4.2 实例论证 | 第28-31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页 |
4.2.2 指标权重与阈值确定 | 第28-31页 |
4.3 干扰状况评价 | 第31-32页 |
4.3.1 评价模型 | 第31页 |
4.3.2 干扰等级划分 | 第31页 |
4.3.3 干扰评价结果 | 第31-32页 |
4.4 小结 | 第32-33页 |
5. 栲类次生林更新幼苗幼树评价研究 | 第33-39页 |
5.1 不同等级株数分布 | 第33页 |
5.2 空间分布格局 | 第33-36页 |
5.3 更新状况评价 | 第36-38页 |
5.4 小结 | 第38-39页 |
6. 栲类次生林干扰影响因素分析与经营建议 | 第39-43页 |
6.1 影响栲类次生林干扰度的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6.1.1 干扰度与各评价指标的pearson相关分析 | 第39页 |
6.1.2 干扰度对林下更新的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6.1.3 干扰度与评价指标的耦合模型 | 第40-41页 |
6.2 经营建议 | 第41-42页 |
6.2.1 维持轻度干扰林分 | 第41-42页 |
6.2.2 改善中度干扰林分 | 第42页 |
6.2.3 治理强度干扰林分 | 第42页 |
6.3 小结 | 第42-43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7.1 结论 | 第43-44页 |
7.2 创新点 | 第44页 |
7.3 讨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个人简介 | 第50-51页 |
导师简介 | 第51-52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