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1 世界面临严重的环境挑战 | 第15页 |
1.1.2 城市探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15页 |
1.1.3 我国城市发展要求低碳转型 | 第15-16页 |
1.1.4 城乡规划承担实践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16-17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1 文献综述法 | 第18页 |
1.3.2 对比研究法 | 第18页 |
1.3.3 案例研究法 | 第18页 |
1.4 既往研究 | 第18-21页 |
1.4.1 低碳城市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4.2 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1-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2 论文框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低碳理念以及控规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32页 |
2.1 低碳理念的基础研究 | 第23-27页 |
2.1.1 低碳概念的内涵 | 第23页 |
2.1.2 低碳理念的演进 | 第23-24页 |
2.1.3 其他低碳相关概念 | 第24-27页 |
2.2 控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第27-31页 |
2.2.1 控规的概念与内涵 | 第27-28页 |
2.2.2 控规的发展历程 | 第28-30页 |
2.2.3 控规的地位与作用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控规实践低碳理念相关案例梳理 | 第32-47页 |
3.1 国外低碳城市建设概况 | 第32-39页 |
3.1.1 国外低碳城市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3.1.2 国外低碳城市实践案例 | 第33-36页 |
3.1.3 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特点 | 第36-37页 |
3.1.4 国外低碳城市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39页 |
3.2 国内低碳城市建设概况 | 第39-46页 |
3.2.1 国内低碳城市发展历程 | 第39-40页 |
3.2.2 国内低碳城市实践案例 | 第40-45页 |
3.2.3 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低碳策略 | 第47-65页 |
4.1 低碳理念的实践方法 | 第47-49页 |
4.2 低碳理念实践路径 | 第49-51页 |
4.2.1 城市碳排放构成 | 第49-50页 |
4.2.2 减少碳排放的路径 | 第50-51页 |
4.3 规划控制体系要素分析 | 第51-55页 |
4.3.1 控规编制的方式 | 第51-52页 |
4.3.2 控规主要内容及指标体系 | 第52-54页 |
4.3.3 低碳理念与控规的作用机制 | 第54-55页 |
4.4 低碳控规的实践路径 | 第55-64页 |
4.4.1 产业减碳 | 第55-57页 |
4.4.2 交通减碳 | 第57-59页 |
4.4.3 建筑减碳 | 第59-61页 |
4.4.4 设施减碳 | 第61-63页 |
4.4.5 绿化固碳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合肥市科学岛控制性详细规划 | 第65-79页 |
5.1 规划项目概况 | 第65-68页 |
5.1.1 用地现状 | 第65页 |
5.1.2 规划理念 | 第65-66页 |
5.1.3 规划目标 | 第66-68页 |
5.2 科学岛控规低碳策略 | 第68-70页 |
5.2.1 有机集中为导向的用地布局模式 | 第68页 |
5.2.2 以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 | 第68页 |
5.2.3 以低冲击开发为导向的资源收集循环利用模式 | 第68-69页 |
5.2.4 以节约高效为导向的新能源利用模式 | 第69页 |
5.2.5 以扩大碳汇为导向的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模式 | 第69页 |
5.2.6 以绿色生态、集约低碳为导向的低碳指标控制模式 | 第69-70页 |
5.3 规划成果 | 第70-74页 |
5.3.1 布局减碳 | 第70-71页 |
5.3.2 交通减碳 | 第71-72页 |
5.3.3 设施减碳 | 第72-73页 |
5.3.4 能源减碳 | 第73页 |
5.3.5 绿化固碳 | 第73-74页 |
5.4 生态控制 | 第74-78页 |
5.4.1 土地使用 | 第74页 |
5.4.2 生态环境 | 第74-75页 |
5.4.3 建筑能源 | 第75页 |
5.4.4 绿色交通 | 第75-76页 |
5.4.5 市政工程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79-82页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79-80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80-82页 |
6.3.1 不足之处 | 第80页 |
6.3.2 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