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国外关于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理论与防控 | 第10-13页 |
1.2.2 我国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理论与实践 | 第13-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群体性事件的生成与演进 | 第18-33页 |
2.1 群体性事件的含义与类别 | 第18-22页 |
2.1.1 群体性事件的名称演变 | 第18页 |
2.1.2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3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 第19-21页 |
2.1.4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 第21-22页 |
2.2 形成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因素 | 第22-23页 |
2.2.1 群体的认同与共识 | 第22页 |
2.2.2 领头人或“群众领袖”的出现 | 第22-23页 |
2.2.3 适时的时机和地点 | 第23页 |
2.3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 第23-27页 |
2.3.1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宏观社会历史原因 | 第23-25页 |
2.3.2 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的具体直接原因 | 第25-27页 |
2.4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 | 第27-30页 |
2.4.1 群体性事件的规模不断扩大主体呈现多元化 | 第27-28页 |
2.4.2 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多样对抗程度日趋激烈 | 第28-29页 |
2.4.3 群体性事件向组织化方向发展并分工明确 | 第29页 |
2.4.4 事件效果具示范性并形成联锁反应 | 第29-30页 |
2.4.5 互联网平台加速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扩散 | 第30页 |
2.5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影响 | 第30-32页 |
2.5.1 群体性事件的消极影响 | 第30-32页 |
2.5.2 群体性事件的积极作用 | 第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黑龙江省群体性事件经验分析 | 第33-52页 |
3.1 全省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情况 | 第33-38页 |
3.1.1 群体事件发生和分布情况 | 第33-34页 |
3.1.2 不稳定群体发生、分布和风险情况 | 第34-36页 |
3.1.3 不稳定群体的类别、数量和比重 | 第36-37页 |
3.1.4 不稳定群体近年发展变化情况 | 第37-38页 |
3.2 黑龙江省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 | 第38-42页 |
3.2.1 因工资福利待遇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 第38-39页 |
3.2.2 征地搬迁等触及部分群众切身利益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 第39-40页 |
3.2.3 政府行政措施触及部分群众切身利益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 第40页 |
3.2.4 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成为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焦点 | 第40-41页 |
3.2.5 煤炭企业不安定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 第41页 |
3.2.6 因非法集资等金融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 | 第41-42页 |
3.3 大庆油田职工大学毕业子女就业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 第42-48页 |
3.3.1 事件经过 | 第42-44页 |
3.3.2 处置过程和主要措施 | 第44-46页 |
3.3.3 事件反思 | 第46-48页 |
3.4 黑龙江省公安机关处理群体性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8-51页 |
3.4.1 职能定位不明确 | 第48-49页 |
3.4.2 预防措施不到位 | 第49-50页 |
3.4.3 现场处置不得力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公安机关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 | 第52-70页 |
4.1 公安机关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 | 第52-55页 |
4.1.1 公安机关要明确工作职责 | 第52-53页 |
4.1.2 群体事件工作要以预防为主 | 第53页 |
4.1.3 群体性事件发生时要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 第53-54页 |
4.1.4 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要以疏导为主 | 第54页 |
4.1.5 群体性事件现场情况处置要有法可依 | 第54-55页 |
4.2 公安机关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职能定位 | 第55-57页 |
4.2.1 公安机关要做好党委政府助手 | 第55页 |
4.2.2 公安机关要维护现场秩序 | 第55-56页 |
4.2.3 公安机关要化解现场矛盾冲突 | 第56页 |
4.2.4 公安机关要查处违法犯罪 | 第56页 |
4.2.5 公安机关要宣传法律法规 | 第56-57页 |
4.3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中的预防工作 | 第57-63页 |
4.3.1 把工作重心由强化管理转向强化服务转变 | 第57-58页 |
4.3.2 建立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机制 | 第58-59页 |
4.3.3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 | 第59-60页 |
4.3.4 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 | 第60-61页 |
4.3.5 加强公安机关处置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培训 | 第61-62页 |
4.3.6 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权威信息 | 第62-63页 |
4.4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处置工作 | 第63-66页 |
4.4.1 要严密控制事态发展 | 第63-64页 |
4.4.2 现场处置要依法依规 | 第64页 |
4.4.3 处置工作中要讲究策略 | 第64-65页 |
4.4.4 要根据群体性事件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 第65-66页 |
4.4.5 要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抓准源头 | 第66页 |
4.5 抓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 | 第66-69页 |
4.5.1 群体事件中要及时收集违法证据 | 第66-67页 |
4.5.2 群体性事件要谨慎处理涉事人员 | 第67页 |
4.5.3 群体性事件要切实做好善后工作 | 第67-68页 |
4.5.4 要树立导向正确舆论导向引导民意 | 第68-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后记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