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异构蜂窝网络容量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1.1 异构蜂窝网络容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6-20页
        1.1.1 无线网络面临的容量挑战第16-17页
        1.1.2 网络容量研究的主要历程第17-19页
        1.1.3 异构蜂窝网络的容量研究第19-20页
    1.2 基于随机几何理论的异构蜂窝网络模型第20-21页
        1.2.1 泊松点过程和泊松簇过程的基本概念第20-21页
        1.2.2 基于随机几何的异构蜂窝网络模型第21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第21-25页
        1.3.1 基于多跳传输机制的网络容量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第21-23页
        1.3.2 基于HARQ重传策略的网络容量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第23-24页
        1.3.3 基于节点空间相关性的网络容量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第24-25页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及结构安排第25-28页
第二章 基于多跳传输机制的异构蜂窝网络容量研究第28-50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基本概念和系统模型第29-31页
        2.2.1 基本概念第29-30页
        2.2.2 系统模型第30-31页
    2.3 异构蜂窝网络覆盖率第31-37页
        2.3.1 基本模式下的覆盖率第31-32页
        2.3.2 多跳模式下的覆盖率第32-35页
        2.3.3 网络覆盖率第35-37页
    2.4 异构蜂窝网络容量第37-43页
        2.4.1 基本模式下的吞吐量第38页
        2.4.2 多跳模式下的吞吐量第38-40页
        2.4.3 网络容量第40-43页
    2.5 典型网络的网络容量第43-44页
        2.5.1 异构蜂窝网络(不考虑多跳传输机制时)的网络容量第43页
        2.5.2 多跳蜂窝网络的网络容量第43-44页
        2.5.3 传统蜂窝网络的网络容量第44页
    2.6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44-48页
    2.7 总结第48-50页
第三章 基于HARQ重传策略的异构蜂窝网络容量研究第50-72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系统模型第51-53页
        3.2.1 网络模型第51页
        3.2.2 小区选择策略第51页
        3.2.3 小区负载第51-52页
        3.2.4 重传策略第52页
        3.2.5 性能度量第52-53页
    3.3 干扰相关系数分析第53-56页
    3.4 网络容量分析第56-66页
        3.4.1 Type-I HARQ第56-63页
        3.4.2 HARQ-CC第63-66页
    3.5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66-71页
    3.6 总结第71-72页
第四章 基于基站位置相关模型的异构蜂窝网络容量研究第72-94页
    4.1 引言第72-73页
    4.2 系统模型第73-75页
        4.2.1 考虑基站层内相关性的网络模型(Case 1)第73-75页
        4.2.2 考虑基站层间层内相关性的网络模型(Case 2)第75页
    4.3 干扰时空相关性第75-80页
    4.4 网络容量第80-87页
        4.4.1 联合成功概率第80-87页
        4.4.2 时延受限吞吐量第87页
    4.5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87-93页
        4.5.1 干扰相关系数第87-90页
        4.5.2 联合成功概率和时延受限吞吐量第90-93页
    4.6 总结第93-9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8页
    5.1 全文内容总结第94-95页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95-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6页
致谢第106-110页
作者简介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载相控阵雷达杂波及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以郑州为例的屋顶绿化降温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