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复方地氯咽炎喷雾剂选题的目的与依据 | 第10-17页 |
| · | 第10-11页 |
| ·几种主药的药理毒理作用 | 第11-13页 |
| ·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毒理药理作用 | 第11-12页 |
| ·醋酸氯已定的毒理药理作用 | 第12页 |
| ·甘草酸二胺的毒理药理作用 | 第12-13页 |
| ·其他辅料的理化性质 | 第13页 |
| ·急慢性咽炎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 | 第13-17页 |
| 第2章 复方地氯咽炎喷雾剂制备方法与处方工艺研究 | 第17-29页 |
| ·复方地氯咽炎喷雾剂中各种主辅药的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 ·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 ·醋酸氯已定的理化性质 | 第18页 |
| ·热分析技术(DSC)考察主药与辅料之间的配伍禁忌 | 第18-21页 |
| ·实验条件 | 第18-19页 |
| ·样品测定 | 第19页 |
| ·测定结果 | 第19-20页 |
| ·讨论 | 第20-21页 |
| ·醋酸氯已定对急慢性咽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考察 | 第21-25页 |
| ·菌株 | 第21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 ·测定结果 | 第22-25页 |
| ·讨论 | 第25页 |
| ·复方地氯咽炎喷雾剂增溶剂种类与剂量的筛选 | 第25-27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6页 |
| ·实验结果 | 第26-27页 |
| ·结论 | 第27页 |
| ·地塞米松磷酸钠咽炎喷雾剂的制备方法 | 第27-29页 |
| 第3章 地塞米松磷酸钠与醋酸氯已定分析方法的建立及质量标准的制定 | 第29-35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29页 |
| ·试剂与药品 | 第29页 |
| ·实验结果与方法 | 第29-34页 |
| ·外观性状分析 | 第29-30页 |
| ·紫外光谱特征 | 第30页 |
| ·每瓶总喷数的检查 | 第30页 |
| ·每喷主药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 ·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 第30-31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31-33页 |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33-34页 |
| ·讨论 | 第34-35页 |
| 第4章 地塞米松磷酸钠咽炎喷雾剂稳定性实验以及有效期预测 | 第35-40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35-36页 |
| ·试剂与药品 | 第35页 |
| ·仪器 | 第35-36页 |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36-39页 |
| ·分析方法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 ·实验结果 | 第36-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第5章 药效学实验 | 第40-51页 |
| ·复方地氯咽炎喷雾剂对正常小鼠的刺激性实验 | 第40-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 ·复方地氯咽炎喷雾剂对急慢性咽炎的作用 | 第43-47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3页 |
| ·实脸方法 | 第43-47页 |
| ·各组大鼠咽部组织病理学观察情况 | 第47-50页 |
| ·空白对照组 | 第47页 |
| ·模型组 | 第47-48页 |
| ·治疗低剂量组 | 第48页 |
| ·治疗高剂量组 | 第48页 |
| ·阳性对照组 | 第48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