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1.1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关于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第2章 “恶童”世界中的孤岛人物 | 第12-22页 |
2.1 互为镜像的孪生兄弟 | 第12-17页 |
2.1.1 路卡斯 | 第12-15页 |
2.1.2 科劳斯 | 第15-17页 |
2.2 午夜中的游魂 | 第17-22页 |
2.2.1 维多——现代社会中的“多余人” | 第17-19页 |
2.2.2 克萝拉——暴力政权下的牺牲品 | 第19-20页 |
2.2.3 玛迪阿斯——敏感脆弱的儿童 | 第20-22页 |
第3章 “恶童三部曲”的叙事艺术 | 第22-34页 |
3.1 《恶童日记》的叙事特征 | 第22-24页 |
3.1.1 故事时间的模糊化 | 第22-23页 |
3.1.2 片段化的叙事进程 | 第23页 |
3.1.3 《恶童日记》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 第23-24页 |
3.2 《二人证据》的叙事手法 | 第24-26页 |
3.2.1 《二人证据》颠覆式的情节设置 | 第24-25页 |
3.2.2 《二人证据》叙事视角的运用特点 | 第25页 |
3.2.3 《二人证据》、《恶童日记》之间隐含的颠覆重述式叙述关系 | 第25-26页 |
3.3 《第三谎言》的叙事风格 | 第26-29页 |
3.3.1 《第三谎言》叙事结构的特征 | 第27-28页 |
3.3.2 《第三谎言》人物话语形式的特点 | 第28-29页 |
3.4 “恶童三部曲”的元小说性 | 第29-34页 |
3.4.1 文本的自指性 | 第29-30页 |
3.4.2 关于小说创作过程的揭露 | 第30-34页 |
第4章 虚掩的谎言 | 第34-42页 |
4.1 虚掩——曲折、隐秘的艺术手法 | 第34-37页 |
4.2 谎言——另一种真实 | 第37-42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