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7-22页 |
1.2.1 SGCMG簇构型与奇异 | 第17-18页 |
1.2.2 VSCMG簇构型与奇异 | 第18-19页 |
1.2.3 VSCMG簇的操纵律 | 第19-20页 |
1.2.4 VSCMG簇参数设计方法 | 第20-21页 |
1.2.5 VSCMG簇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2-25页 |
第2章 VSCMG簇角动量交换特性及其约束分析 | 第25-48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金字塔构型SGCMG簇系统及其奇异特性 | 第25-30页 |
2.2.1 金字塔构型SGCMG簇系统 | 第26-27页 |
2.2.2 SGCMG簇奇异及奇异面描述 | 第27-29页 |
2.2.3 SGCMG簇奇异特性分析 | 第29-30页 |
2.3 飞轮调速约束下VSCMG簇角动量包络特性分析 | 第30-36页 |
2.3.1 金字塔构型VSCMG簇系统 | 第30-32页 |
2.3.2 飞轮调速约束下的角动量包络 | 第32-34页 |
2.3.3 角动量包络特性分析 | 第34-36页 |
2.4 VSCMG簇的AC任务的奇异及角动量的约束分析 | 第36-41页 |
2.4.1 AC任务下VSCMG簇奇异分析 | 第36-38页 |
2.4.2 AC任务下奇异可逃避性分析 | 第38-39页 |
2.4.3 AC任务下的角动量约束分析 | 第39-41页 |
2.5 VSCMG簇的IPAC任务的奇异及角动量约束分析 | 第41-47页 |
2.5.1 VSCMG簇的IPACS奇异分析 | 第41-43页 |
2.5.2 IPACS奇异可逃避性分析 | 第43-45页 |
2.5.3 IPAC任务下角动量约束分析 | 第45-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AC与IPAC任务下VSCMG簇操纵律及飞轮需用力矩分析 | 第48-75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AC与IPAC任务下VSCMG簇典型操纵律 | 第48-52页 |
3.2.1 加权伪逆操纵律 | 第48-49页 |
3.2.2 添加零运动的加权伪逆操纵律 | 第49-50页 |
3.2.3 增加轮速均衡能力的操纵律 | 第50-52页 |
3.3 VSCMG簇典型工况分析 | 第52-55页 |
3.3.1 力矩输出方式的选择 | 第52-53页 |
3.3.2 初始框架角位置的选择 | 第53-55页 |
3.4 VSCMG簇典型工况下的飞轮需用力矩分析 | 第55-63页 |
3.4.1 VSCMG簇典型工况下操纵律的约束分析 | 第55-56页 |
3.4.2 加权伪逆操纵律分配的飞轮需用力矩分析 | 第56-59页 |
3.4.3 添加零运动加权伪逆操纵律分配的飞轮需用力矩分析 | 第59-61页 |
3.4.4 增加轮速均衡能力操纵律分配的飞轮需用力矩分析 | 第61-63页 |
3.5 VSCMG簇运行的仿真验证 | 第63-73页 |
3.5.1 AC任务下典型操纵律及飞轮需用力矩的仿真验证 | 第63-67页 |
3.5.2 IPAC任务下典型操纵律及飞轮需用力矩的仿真验证 | 第67-7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4章 AC任务下VSCMG簇操纵律与参数优化设计 | 第75-97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AC任务下基于分时轮速均衡的改进操纵律 | 第75-81页 |
4.2.1 不遭遇奇异的期望轮速均衡 | 第76-77页 |
4.2.2 基于分时轮速均衡的改进加权伪逆操纵律 | 第77-78页 |
4.2.3 改进加权伪逆操纵律规避奇异的约束分析 | 第78-81页 |
4.3 AC任务下VSCMG簇参数优化设计 | 第81-87页 |
4.3.1 整机功率最小的参数优化设计问题描述 | 第81-84页 |
4.3.2 AC任务下参数优化问题求解 | 第84-86页 |
4.3.3 参数设计结果及可交换角动量空间尺寸分析 | 第86-87页 |
4.4 仿真验证与对比分析 | 第87-95页 |
4.4.1 改进加权伪逆操纵律的仿真验证 | 第87-91页 |
4.4.2 所设计VSCMG簇AC任务仿真分析 | 第91-93页 |
4.4.3 SGCMG簇与VSCMG簇参数设计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93-9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5章 IPAC任务下VSCMG簇操纵律与参数优化设计 | 第97-121页 |
5.1 引言 | 第97页 |
5.2 IPAC任务下基于整机功率优化分配的操纵律设计 | 第97-104页 |
5.2.1 VSCMG簇可交换角动量的约束分析 | 第98-100页 |
5.2.2 飞轮加速度与框架角速度的期望分配结果设计 | 第100-101页 |
5.2.3 飞轮功率需求最小的操纵律设计 | 第101-102页 |
5.2.4 飞轮功率最小的操纵律规避IPACS奇异的约束分析 | 第102-104页 |
5.3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IPAC任务下VSCMG簇参数优化设计 | 第104-112页 |
5.3.1 扩展可交换角动量空间的参数优化设计问题描述 | 第104-107页 |
5.3.2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参数优化问题求解 | 第107-110页 |
5.3.3 参数设计结果及可交换角动量空间尺寸分析 | 第110-112页 |
5.4 仿真验证与对比分析 | 第112-120页 |
5.4.1 飞轮功率需求最小操纵律的仿真分析 | 第112-115页 |
5.4.2 所设计VSCMG簇IPAC任务仿真分析 | 第115-118页 |
5.4.3 不同VSCMG簇参数设计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118-12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6章 AC任务与IPAC任务下VSCMG簇参数设计结果对比分析 | 第121-138页 |
6.1 引言 | 第121页 |
6.2 AC任务下设计的VSCMG簇执行IPAC任务的特性分析 | 第121-131页 |
6.2.1 可交换角动量空间的尺寸对比及特性分析 | 第122-123页 |
6.2.2 AC任务下VSCMG簇系统性能分析 | 第123-129页 |
6.2.3 VSCMG簇系统性能对比分析 | 第129-131页 |
6.3 IPAC任务下设计的VSCMG簇执行AC任务的特性分析 | 第131-137页 |
6.3.1 可交换角动量空间的尺寸对比及特性分析 | 第131-134页 |
6.3.2 IPAC任务下VSCMG簇系统性能分析 | 第134-136页 |
6.3.3 VSCMG簇系统性能对比分析 | 第136-13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结论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51-154页 |
致谢 | 第154-156页 |
个人简历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