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庭珍诗学对中原诗学的吸收与发展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8-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第三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朱庭珍诗学与神韵说 | 第15-29页 |
第一节 吸神韵之精华,继神韵之悠美 | 第16-25页 |
一、味在咸酸之外 | 第17-20页 |
二、虚实相间,情景交融 | 第20-23页 |
三、学与悟结合的妙悟说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完善神韵之说,创“妙合自然” | 第25-29页 |
一、“妙合自然”的提出 | 第25-26页 |
二、“妙合自然”的审美意趣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朱庭珍诗学与格调说 | 第29-43页 |
第一节 承诗法之度,拓诗法之路 | 第30-39页 |
一、诗之品与人之品 | 第31-34页 |
二、诗之道在通变 | 第34-37页 |
三、“温柔敦厚”诗教之本 | 第37-39页 |
第二节 破格调之樊篱,建“无法之法” | 第39-43页 |
第三章 朱庭珍诗学与性灵说 | 第43-54页 |
第一节 取性灵之真性,品独创之风情 | 第43-49页 |
一、诗以真性情动人 | 第44-46页 |
二、诗歌的独创性与多样性 | 第46-49页 |
第二节 扬性灵真情,铸“内心说” | 第49-54页 |
一、朱庭珍对性灵说的批判 | 第49-51页 |
二、成就“内心说” | 第51-54页 |
第四章 朱庭珍诗学与肌理说 | 第54-62页 |
第一节 汲肌理之养,探学人作诗之方 | 第55-57页 |
第二节 弃肌理之弊,学诗重酝酿涵养 | 第57-59页 |
第三节 共赏苏黄,角度不同 | 第59-62页 |
第五章 朱庭珍诗学的意义与价值 | 第62-70页 |
第一节 撷众说之长,折中又融通 | 第62-65页 |
一、善取四家诗说,自成诗学体系 | 第62-64页 |
二、朱庭珍诗学特色 | 第64-65页 |
第二节 寻朱氏诗论之缘,点其价值与缺陷 | 第65-70页 |
一、朱庭珍诗论背景 | 第66-67页 |
二、朱氏诗论价值与缺陷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