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英文注释表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1.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1.1 一般资料 | 第10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0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1.5 病例的剔除 | 第11页 |
2.手术操作方法及观察指标 | 第11-16页 |
2.1 术前准备 | 第11页 |
2.2 手术器械 | 第11-12页 |
2.3 手术方法 | 第12-15页 |
2.3.1 椎间孔入路组(TF组) | 第12-14页 |
2.3.2 椎板间入路组(IL组) | 第14-15页 |
2.4 术后处理 | 第15页 |
2.5 观察指标 | 第15-16页 |
3.统计学方法 | 第16页 |
4.结果 | 第16-20页 |
4.1 术前资料对比 | 第16-17页 |
4.2 手术情况对比 | 第17页 |
4.3 比较两者的组内及组间各项评分 | 第17-19页 |
4.3.1 两组患者腿痛VAS评分 | 第17-18页 |
4.3.2 两组患者ODI评分 | 第18-19页 |
4.4 两组患者术后3月临床疗效对比 | 第19页 |
4.5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 第19-20页 |
5.讨论 | 第20-31页 |
5.1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 第20页 |
5.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治疗 | 第20-22页 |
5.3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治疗 | 第22-25页 |
5.3.1 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疼痛的发病机理 | 第22-23页 |
5.3.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 第23页 |
5.3.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第23-25页 |
5.4 经皮内镜技术的介绍 | 第25-31页 |
5.4.1 经皮内镜技术简介 | 第25页 |
5.4.2 经皮内镜术式介绍 | 第25-28页 |
5.4.3 存在的风险、操作技巧感悟、及并发症 | 第28-31页 |
5.4.4 经皮内镜存在的局限性 | 第31页 |
6.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6.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31-32页 |
6.2 术中C臂透视次数分析 | 第32页 |
6.3 手术时间分析 | 第32页 |
6.4 术后观察指标的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6.5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分析 | 第33页 |
6.6 术后并发症分析 | 第33页 |
6.7 手术体会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件1:综述 | 第4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件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 第53-54页 |
附件3: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问卷表 | 第54-56页 |
附件4: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 第56-57页 |
附件5: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