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岭北桑寄生种群的生长发育及数量特征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寄生植物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1.1 寄生植物的概念 | 第8页 |
1.1.2 寄生植物的划分标准 | 第8-9页 |
1.1.3 寄生植物的特性 | 第9页 |
1.1.4 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造成的影响 | 第9-10页 |
1.2 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研究现状及相关综述 | 第10-11页 |
1.3 植物生物量分配研究现状及相关综述 | 第11-12页 |
1.4 北桑寄生的一般特征、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12-16页 |
1.4.1 北桑寄生一般特征及分布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6-18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页 |
2.2 植被分布概况 | 第16-18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3.1 样地设置与取样 | 第18页 |
3.2 调查方法 | 第18-19页 |
3.2.1 年龄结构划分 | 第18页 |
3.2.2 取样方法与样本处理 | 第18-19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19-22页 |
3.3.1 生命表的编制 | 第19-20页 |
3.3.2 存活曲线的绘制 | 第20页 |
3.3.3 生存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3.3.4 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处理 | 第21-22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32页 |
4.1 北桑寄生种群年龄结构分析 | 第22-23页 |
4.2 北桑寄生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 | 第23-28页 |
4.2.1 子午岭北桑寄生种群静态生命表 | 第23-24页 |
4.2.2 子午岭北桑寄生种群存活曲线 | 第24-25页 |
4.2.3 子午岭北桑寄生的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 | 第25-26页 |
4.2.4 子午岭北桑寄生种群生存函数曲线 | 第26-28页 |
4.3 子午岭北桑寄生不同年龄生物量分配关系 | 第28-30页 |
4.3.1 子午岭北桑寄生的生物量分配 | 第28-29页 |
4.3.2 不同器官生物量与年龄的相关性 | 第29页 |
4.3.3 不同器官生物量与株高的相关性 | 第29-30页 |
4.4 子午岭北桑寄生生长发育特征 | 第30-32页 |
4.4.1 结实率与年龄的关系 | 第30-31页 |
4.4.2 不同年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比值的变化 | 第31-32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2-36页 |
5.1 北桑寄生的寄生特性与种群年龄结构 | 第32-33页 |
5.1.1 北桑寄生的寄生特性 | 第32页 |
5.1.2 子午岭北桑寄生的种群结构 | 第32-33页 |
5.2 北桑寄生种群生物量分配和生长发育特征 | 第33-34页 |
5.2.1 北桑寄生生物量分配规律 | 第33页 |
5.2.2 北桑寄生的生存特征 | 第33页 |
5.2.3 北桑寄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特征 | 第33-34页 |
5.3 影响北桑寄生年龄结构和生物量分配的因素 | 第34-3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6-38页 |
6.1 总结 | 第36-37页 |
6.2 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