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新闻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20页
    一、问题提出与基本概念第8-9页
        (一)问题提出第8页
        (二)基本概念第8-9页
    二、研究综述第9-15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第10-11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第11-13页
        (三)高校新闻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13-15页
    三、研究意义第15-17页
        (一)理论意义第15-16页
        (二)现实意义第16-17页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7-20页
        (一)研究思路第17-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一章 高校新闻网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背景透视第20-35页
    一、高校新闻网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第20-27页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20-22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载体理论第22-24页
        (三)大众传播学的媒介理论第24-27页
    二、高校新闻网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征第27-31页
        (一)教育的权威性第27-28页
        (二)教育的时效性第28-29页
        (三)教育的灵活性第29-30页
        (四)教育的广泛性第30-31页
    三、高校新闻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产生和发展第31-35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萌芽第31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明晰第31-33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创新第33-35页
第二章 高校新闻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内容第35-47页
    一、稳定凝聚功能第35-37页
        (一)凝聚政治共识第35-36页
        (二)保证行动统一第36-37页
        (三)维系情感纽带第37页
    二、正面导向功能第37-39页
        (一)核心价值观导向第37-38页
        (二)校园文化导向第38-39页
        (三)行为规范导向第39页
    三、科学育人功能第39-41页
        (一)确立学生学习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第40页
        (二)培育学生现代化的思想观念第40-41页
        (三)促进学生的智能开发,精神生产第41页
    四、沟通服务功能第41-43页
        (一)反馈评估功能第41-42页
        (二)沟通协调功能第42-43页
        (三)展示服务功能第43页
    五、倍值传播功能第43-47页
        (一)倍值增强功能第44页
        (二)倍值消弱功能第44-45页
        (三)跨媒体倍值传播功能第45-47页
第三章 高校新闻网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面临的问题分析第47-66页
    一、关于广州四高校师生校园新闻阅读情况的实证研究第47-55页
        (一)关于高校师生新闻网关注程度现状分析第47-51页
        (二)使用其他新媒体阅读新闻的现状分析第51-54页
        (三)对本次调查的总结第54-55页
    二、高校新闻网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面临的挑战第55-61页
        (一)网络生活常态化的挑战第56-58页
        (二)微博互动快捷化的挑战第58-59页
        (三)微信阅读轻便化的挑战第59-60页
        (四)其他媒体对高校新闻网的挑战第60-61页
    三、高校新闻网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面临的困境第61-66页
        (一)队伍建设不足第61-63页
        (二)传播效果不良第63-65页
        (三)表现形式不佳第65-66页
第四章 高校新闻网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探索第66-76页
    一、坚持科学办网,弘扬核心价值观第66-69页
        (一)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第66-68页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68页
        (三)正面宣传,维护团结稳定第68-69页
    二、跨界合作,发挥新媒体的育人功能第69-72页
        (一)发挥微博的沟通互动功能第69-70页
        (二)发挥微信的平台覆盖作用第70页
        (三)发挥社会媒体的倍增影响功能第70-72页
    三、提高多元性,实现“三贴近”第72-76页
        (一)打造高水平学生新闻队伍第72-73页
        (二)建设高素质教工通讯员队伍第73-74页
        (三)贴近校园生活,实现内容多样化第74-76页
结语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附录第82-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公共服务中居民需求的研究
下一篇:云南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与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