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折叠可展式幕墙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第2章 可展结构概述 | 第17-26页 |
2.1 可展结构的概念 | 第17页 |
2.2 可展结构的分类 | 第17页 |
2.3 可展结构的应用 | 第17-24页 |
2.3.1 遮阳帘 | 第18-20页 |
2.3.2 可开合屋盖 | 第20-24页 |
2.4 可展结构与折纸艺术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旋转折叠可展式幕墙结构形式 | 第26-38页 |
3.1 研究的角度与特色 | 第26-27页 |
3.2 建筑需求分析 | 第27-30页 |
3.2.1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7页 |
3.2.2 美学需求分析 | 第27-29页 |
3.2.3 美学功能评价 | 第29-30页 |
3.3 新型可展式幕墙结构形式 | 第30-35页 |
3.3.1 结构创意设想 | 第30-32页 |
3.3.2 结构形式分析 | 第32-34页 |
3.3.3 与传统可展结构的区别 | 第34-35页 |
3.4 结合实际工程条件分析 | 第35-36页 |
3.5 新型可展式幕墙结构形式的选择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旋转折叠可展式幕墙结构的几何分析 | 第38-65页 |
4.1 结构铺展方式 | 第38-40页 |
4.2 结构铺展原理 | 第40-47页 |
4.2.1 建立坐标系并编号 | 第40-41页 |
4.2.2 展开比与空间包络面 | 第41-43页 |
4.2.3 编号点的二维坐标 | 第43-45页 |
4.2.4 编号点的三维坐标 | 第45-47页 |
4.3 结构运动状态分析 | 第47-48页 |
4.4 结构运动轨迹分析 | 第48-64页 |
4.4.1 竖向折叠中坐标点的运动轨迹 | 第48-53页 |
4.4.2 水平折叠中坐标点的运动轨迹 | 第53-62页 |
4.4.3 相邻子结构间的开裂间距分析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旋转折叠可展式幕墙结构的力学分析 | 第65-80页 |
5.1 子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5-68页 |
5.1.1 结构单元的选择 | 第65-66页 |
5.1.2 结构参数的选择 | 第66页 |
5.1.3 网格划分 | 第66页 |
5.1.4 结构自由度约束及加载 | 第66-68页 |
5.2 不同状态下的静力分析 | 第68-71页 |
5.2.1 完全展开状态 | 第68-69页 |
5.2.2 竖向折叠中间状态 | 第69页 |
5.2.3 竖向折叠完成状态 | 第69-70页 |
5.2.4 水平折叠完成状态 | 第70-71页 |
5.3 控制点力随位移变化曲线 | 第71-74页 |
5.4 控制点的运动轨迹 | 第74-76页 |
5.5 整体结构不同状态下的静力分析 | 第76-78页 |
5.5.1 完全展开状态 | 第77页 |
5.5.2 竖向折叠中间状态 | 第77-78页 |
5.5.3 竖向折叠完成状态 | 第78页 |
5.5.4 水平折叠完成状态 | 第7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4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