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高压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发展 | 第15-16页 |
1.2 计算机理论模拟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1.3 富氢化合物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 第18-21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21-2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 | 第25-41页 |
2.1 波恩-奥本海默近似(Born-Oppenheimer Approximation) | 第25-27页 |
2.2 哈特利-福克近似(Hartree-Fork Approximation) | 第27-29页 |
2.2.1 哈特利(Hartree)方程 | 第27-28页 |
2.2.2 哈特利-福克(Hartree-Fork)近似 | 第28-29页 |
2.3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29-35页 |
2.3.1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30页 |
2.3.2 Kohn-Sham方程 | 第30-31页 |
2.3.3 交换关联泛函 | 第31-33页 |
2.3.4 赝势(Pseudopotential) | 第33页 |
2.3.5 K-S方程的求解过程 | 第33-35页 |
2.4 超导电性与电声子耦合 | 第35-39页 |
2.4.1 BCS理论 | 第35-36页 |
2.4.2 麦克米兰(McMillan)方程及其修正后的形式 | 第36-37页 |
2.4.3 电声子耦合(electron-phonon coupling) | 第37-39页 |
2.5 晶体结构预测的重要性及方法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二元氢化物的高压研究 | 第41-67页 |
3.1 Bi-H体系的高压研究 | 第41-54页 |
3.1.1 研究背景介绍 | 第41-42页 |
3.1.2 计算方法和细节 | 第42-43页 |
3.1.3 结果及讨论 | 第43-53页 |
3.1.4 小结 | 第53-54页 |
3.2 A15型氢化物HfH_3的高压研究 | 第54-67页 |
3.2.1 研究背景 | 第54-55页 |
3.2.2 计算方法与细节 | 第55-56页 |
3.2.3 结果及讨论 | 第56-64页 |
3.2.4 小结 | 第64-67页 |
第四章 三元氢化物的高压研究 | 第67-117页 |
4.1 MgSiH_6的高压研究 | 第67-90页 |
4.1.1 背景介绍 | 第67-68页 |
4.1.2 计算方法和细节 | 第68-69页 |
4.1.3 结果和讨论 | 第69-89页 |
4.1.4 小结 | 第89-90页 |
4.2 MgGeH_6的高压研究 | 第90-103页 |
4.2.1 背景介绍 | 第90-92页 |
4.2.2 计算方法和细节 | 第92-93页 |
4.2.3 结果和讨论 | 第93-102页 |
4.2.4 小结 | 第102-103页 |
4.3 MAlH_6(M=Li和Mg)的高压研究 | 第103-117页 |
4.3.1 研究背景 | 第103-104页 |
4.3.2 计算方法和细节 | 第104-105页 |
4.3.3 结果和讨论 | 第105-116页 |
4.3.4 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1页 |
学术成果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作者简历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