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1.1 肿瘤的影像诊断 | 第15-22页 |
1.1.1 MRI造影剂的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1.1.2 T_1造影剂的概述 | 第18-19页 |
1.1.3 T_2造影剂的概述 | 第19-22页 |
1.2 肿瘤的治疗方式 | 第22-25页 |
1.2.1 手术治疗 | 第22页 |
1.2.2 化学药物治疗 | 第22页 |
1.2.3 放射治疗 | 第22-23页 |
1.2.4 介入治疗 | 第23页 |
1.2.5 基因治疗 | 第23页 |
1.2.6 光动力治疗 | 第23-24页 |
1.2.7 光热治疗 | 第24-25页 |
1.3 纳米诊疗剂 | 第25-28页 |
1.4 聚多巴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28-30页 |
1.5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30-33页 |
1.6 磷化钴纳米复合材料 | 第33-34页 |
1.7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 第34-35页 |
第2章 Co-P@PDA-DOX纳米诊疗剂的构建及在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的协同抗肿瘤治疗研究 | 第35-59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36-42页 |
2.2.1 材料 | 第36-38页 |
2.2.2 样品的制备及表征测定 | 第38-39页 |
2.2.3 药物负载和药物释放性能实验 | 第39页 |
2.2.4 荷瘤小鼠模型的制备 | 第39页 |
2.2.5 细胞毒性实验 | 第39-40页 |
2.2.6 体内长期毒性实验 | 第40页 |
2.2.7 体外MR成像实验 | 第40页 |
2.2.8 体内MR成像实验 | 第40页 |
2.2.9 生物分布研究 | 第40-41页 |
2.2.10 体外光热性能实验 | 第41页 |
2.2.11 体内光热性能实验 | 第41页 |
2.2.12 体外化疗及PTT治疗实验 | 第41-42页 |
2.2.13 体内化疗及PTT治疗实验 | 第4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42-53页 |
2.3.1 样品的表征 | 第42-44页 |
2.3.2 药物负载和药物释放性能 | 第44-46页 |
2.3.3 细胞毒性 | 第46页 |
2.3.4 体内长期毒性 | 第46-47页 |
2.3.5 体外MR成像 | 第47页 |
2.3.6 体内MR成像 | 第47-49页 |
2.3.7 生物分布 | 第49页 |
2.3.8 体外光热性能 | 第49-50页 |
2.3.9 体内光热性能 | 第50-51页 |
2.3.10 体外化疗及PTT治疗效果 | 第51-52页 |
2.3.11 体内化疗及PTT治疗效果 | 第52-53页 |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3-57页 |
2.4.1 样品的表征分析 | 第53-54页 |
2.4.2 药物负载和药物释放性能分析 | 第54页 |
2.4.3 细胞毒性分析 | 第54页 |
2.4.4 体内长期毒性分析 | 第54-55页 |
2.4.5 体外MR成像效果分析 | 第55页 |
2.4.6 体内MR成像效果分析 | 第55-56页 |
2.4.7 生物分布分析 | 第56页 |
2.4.8 体外光热性能分析 | 第56页 |
2.4.9 体内光热性能分析 | 第56页 |
2.4.10 体外化疗及PTT治疗效果分析 | 第56-57页 |
2.4.11 体内化疗及PTT治疗效果分析 | 第5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3章 Co-P@mSiO_2@DOX-MnO_2纳米诊疗剂的构建及在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的协同抗肿瘤治疗研究 | 第59-87页 |
3.1 引言 | 第59-60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60-66页 |
3.2.1 材料 | 第60-61页 |
3.2.2 样品的制备及表征测定 | 第61-62页 |
3.2.3 药物负载和药物释放性能实验 | 第62-63页 |
3.2.4 荷瘤小鼠模型的制备 | 第63页 |
3.2.5 细胞毒性实验 | 第63页 |
3.2.6 体内长期毒性实验 | 第63页 |
3.2.7 体外MR成像实验 | 第63-64页 |
3.2.8 体内MR成像实验 | 第64页 |
3.2.9 体外光热性能实验 | 第64页 |
3.2.10 体内光热性能研究 | 第64页 |
3.2.11 体外化疗及PTT治疗实验 | 第64-65页 |
3.2.12 体内化疗及PTT治疗实验 | 第65-66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66-80页 |
3.3.1 样品的表征 | 第66-68页 |
3.3.2 药物负载和药物释放性能 | 第68-69页 |
3.3.3 细胞毒性 | 第69-70页 |
3.3.4 体内长期毒性 | 第70页 |
3.3.5 体外MR成像 | 第70-73页 |
3.3.6 体内MR成像 | 第73-74页 |
3.3.7 体外光热性能 | 第74-76页 |
3.3.8 体内光热性能 | 第76-77页 |
3.3.9 体外化疗及PTT治疗效果 | 第77-78页 |
3.3.10 体内化疗及PTT治疗效果 | 第78-80页 |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0-85页 |
3.4.1 样品的表征分析 | 第80页 |
3.4.2 药物负载及药物释放性能分析 | 第80-81页 |
3.4.3 细胞毒性分析 | 第81页 |
3.4.4 体内长期毒性分析 | 第81页 |
3.4.5 体外MR成像效果分析 | 第81-82页 |
3.4.6 体内MR成像效果分析 | 第82-83页 |
3.4.7 体外光热性能分析 | 第83页 |
3.4.8 体内光热性能分析 | 第83页 |
3.4.9 体外化疗及PTT治疗效果分析 | 第83-84页 |
3.4.10 体内化疗及PTT治疗效果分析 | 第84-8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4.1 总结 | 第87-88页 |
4.2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