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 1.1.1 中亚造山带东段基础地质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 第9-10页 |
| 1.1.2 佳木斯地块基础地质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页 |
| 1.3 本论文依托的科研项目 | 第12页 |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12-14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3页 |
| 2.1 区域构造 | 第14-16页 |
| 2.2 区域地层 | 第16-20页 |
| 2.2.1 前寒武系 | 第16-17页 |
| 2.2.2 古生界 | 第17-20页 |
| 2.2.3 中-新生界 | 第20页 |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20-23页 |
| 第3章 样品制备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23-25页 |
| 3.1 单矿物分选、制靶及图像采集 | 第23页 |
| 3.2 锆石微区原位分析 | 第23-25页 |
| 3.2.1 锆石U-Pb定年 | 第23-24页 |
| 3.2.2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 第24-25页 |
| 第4章 佳木斯地块金银库组的岩石组合、时代及空间分布 | 第25-36页 |
| 4.1 石灰窑地区金银库组的野外地质和岩石学特征 | 第25-27页 |
| 4.2 金银库组中相关岩石的锆石U-Pb定年结果 | 第27-29页 |
| 4.3 金银库组的沉积时限 | 第29-36页 |
| 第5章 佳木斯地块金银库组的沉积物源 | 第36-39页 |
| 5.1 金银库组中相关岩石的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 | 第36-37页 |
| 5.2 金银库组的沉积物源 | 第37-39页 |
| 第6章 石灰窑金银库组的沉积环境与佳木斯地块早古生代的构造属性 | 第39-42页 |
| 6.1 沉积相模式 | 第39-40页 |
| 6.2 构造属性 | 第40-42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 7.1 结论 | 第42页 |
| 7.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5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