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病毒传染病论文

血源性人细小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与人细小病毒B19非结构蛋白功能研究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前言第11-14页
第一部分 我国献血/献浆人群中人细小病毒B19和人细小病毒4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第14-2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6-21页
        1.1 材料第16-17页
        1.2 血浆样品的准备与处理第17页
        1.3 血浆样品中病毒核酸的提取第17-18页
        1.4 B19V-PARV4双重核酸检测体系对血浆样品的检测第18页
        1.5 人细小病毒B19核酸阳性样品中目的片段的TA克隆第18-20页
        1.6 目的片段的核苷酸序列测定第20-21页
        1.7 核苷酸序列多重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第21页
    2 结果第21-26页
        2.1 单人份献血者血浆中B19V和PARV4的核酸阳性率第21页
        2.2 混合原料血浆中B19V和PARV4的核酸阳性率第21-22页
        2.3 B19V的NS1-VP1u区基因片段的克隆及鉴定第22-23页
        2.4 B19V基因组近全长的克隆及鉴定第23-24页
        2.5 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第24-25页
        2.6 单人份献血者血浆中B19V的基因型鉴定第25页
        2.7 混合原料血浆中B19V的基因型鉴定第25-26页
    3 讨论第26-27页
        3.1 原料血浆中B19V的核酸阳性率高于其在单人份献血者血浆第26-27页
        3.2 原料血浆中PARV4的核酸阳性率高于其在单人份献血者血浆第27页
        3.3 关于B19V核酸阳性样品中的毒株基因型鉴定第27页
    4 小结第27-29页
第二部分 人细小病毒B19非结构蛋白X和7.5kDa的功能研究第29-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40页
        1.1 材料第30-33页
        1.2 UT7/Epo-S1细胞的常规培养第33页
        1.3 工具质粒pEGFP-hLC3B的构建与鉴定第33-35页
        1.4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A-7.5kDa和pcDNA3.1(+)-HA-X的构建与鉴定第35-37页
        1.5 重组质粒转染UT7/Epo-S1细胞第37-38页
        1.6 免疫印迹检测蛋白的表达第38-39页
        1.7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自噬小体第39-40页
    2 结果第40-48页
        2.1 常规培养的UT7/Epo-S1细胞第40页
        2.2 工具质粒pEGFP-hLC3B的构建与鉴定结果第40-43页
        2.3 pcDNA3.1(+)-HA-7.5kDa和pcDNA3.1(+)-HA-X的构建与鉴定结果第43-45页
        2.4 自噬体膜标记蛋白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免疫印迹检测第45-47页
        2.5 荧光自噬小体的观察第47-48页
    3 讨论第48-50页
        3.1 非结构蛋白7.5kDa和X对内质网应激和细胞自噬影响的初步探索第48-49页
        3.2 关于本研究中观察荧光自噬小体的研究方法第49页
        3.3 关于鉴定非结构蛋白7.5kDa诱导细胞自噬的待完善处第49-50页
    4 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文献综述第57-67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性成果(全文)第67-80页
个人简历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呼出气一氧化氮联合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检测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下一篇:MHC-Ⅰb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