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聚合类树脂及塑料论文--聚烯烃类及塑料论文

Phillips催化剂铬中心还原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37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铬系催化剂第12-16页
        1.2.1 有机铬系催化剂第13-14页
        1.2.2 Phillips催化剂第14-16页
    1.3 Phillips催化剂活性中心价态的研究进展第16-28页
        1.3.1 Cr(Ⅴ)活性中心价态理论第17页
        1.3.2 Cr(Ⅳ)活性中心价态理论第17页
        1.3.3 Cr(Ⅲ)活性中心价态理论第17-24页
        1.3.4 Cr(Ⅱ )活性中心价态理论第24-28页
        1.3.5 Cr(Ⅰ)和Cr(0)活性中心价态理论第28页
    1.4 Phillips催化剂的改性第28-35页
        1.4.1 Phillips催化剂的氟改性第29-30页
        1.4.2 Phillips催化剂的钛改性第30-31页
        1.4.3 Phillips催化剂的钼改性第31-33页
        1.4.4 Phillips催化剂的钒改性第33-34页
        1.4.5 Phillips催化剂的铝改性第34-35页
    1.5 本文的提出、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5-37页
第2章 CH_2CH_2/CO/HCHO作为还原剂还原Phillips催化剂铬中心第37-57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计算细节第37-39页
        2.2.1 计算模型的选取第37-38页
        2.2.2 计算方法第38-39页
    2.3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39-55页
        2.3.1 CH_2CH_2作为还原剂对Phillips催化剂铬中心的还原第39-48页
        2.3.2 CO作为还原剂对Phillips催化剂铬中心的还原第48-52页
        2.3.3 HCHO作为还原剂对Phillips催化剂铬中心的还原第52-54页
        2.3.4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自旋交叉第54-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3章 氟改性对C_H2CH_2/CO/HCHO还原Phillips催化剂铬中心的影响第57-76页
    3.1 引言第57-59页
    3.2 计算细节第59-60页
        3.2.1 计算模型第59-60页
        3.2.2 计算方法第60页
    3.3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60-74页
        3.3.1 氟改性对CH_2CH_2还原Phillips催化剂Cr(Ⅵ)中心的影响第60-69页
        3.3.2 氟改性对CO还原Phillips催化剂Cr(Ⅵ)中心的影响第69-72页
        3.3.3 氟改性对HCHO还原Phillips催化剂Cr(Ⅵ)中心的影响第72-74页
        3.3.4 氟改性对考虑自旋交叉氧化还原反应路径影响第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9页
    4.1 本文主要结论第76-77页
    4.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77页
    4.3 本文不足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7页
致谢第87-88页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菌纤维素基敷料的改性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PEA合成工艺与动力学及其特性粘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