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商业银行主导下的投贷联动业务模式研究--以江苏中国银行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第14-15页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5-17页
2 文献背景与理论分析第17-26页
    2.1 投贷联动的概念第17-19页
    2.2 商业银行开展股权投资的动因第19-20页
    2.3 国外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模式的相关研究第20-22页
        2.3.1 美国硅谷银行第21页
        2.3.2 英国中小企业成长基金第21-22页
    2.4 国内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模式的相关研究第22-24页
    2.5 国内投贷联动面临的内部风险及应对策略第24-26页
3 国内投贷联动业务相关政策与问题第26-31页
    3.1 商业银行股权投资业务相关政策第26-27页
    3.2 现有投贷联动模式具体运作方法第27-29页
    3.3 江苏中行投贷联动业务相关问题第29-31页
4 江苏地区银行业开展投贷联动现状分析第31-37页
    4.1 南京银行“小股权+大债权”模式第33-34页
    4.2 江苏银行“投融贷”产品及“产业基金”模式第34-37页
5 江苏中行投贷联动的模式设计第37-53页
    5.1 投贷联动的对象选择问题第37-39页
    5.2 中银集团内部投贷联动模式第39-41页
    5.3 与外部机构合作投贷联动模式第41-53页
        5.3.1 投贷并行第41-42页
        5.3.2 产业基金模式第42-46页
        5.3.3 选择权模式第46-47页
        5.3.4 外部机构合作模式比较分析第47-49页
        5.3.5 产业基金模式具体设计与实践第49-53页
6 内外部投贷联动的配套机制第53-58页
    6.1 信贷计划与投资计划分设机制第53-54页
    6.2 项目退出机制第54-55页
    6.3 项目风险补偿第55页
    6.4 项目收益管理机制第55-56页
    6.5 风险隔离机制第56-58页
7 运营保障第58-60页
8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8.1 研究结论第60页
    8.2 借鉴意义第60-61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伊世顿股指期货市场操纵行为分析及治理对策建议
下一篇:卖空机制对会税差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