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前景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第2章 野外观测区域和观测方法 | 第16-23页 |
2.1 野外观测区域 | 第16-19页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页 |
2.1.2 气候特征 | 第16-17页 |
2.1.3 水文条件 | 第17页 |
2.1.4 地质与地貌 | 第17-18页 |
2.1.5 植被特征 | 第18-19页 |
2.2 野外观测方法与结果 | 第19-23页 |
第3章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3-29页 |
3.1 控制方程 | 第23-24页 |
3.2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24-26页 |
3.3 数值模拟过程 | 第26-29页 |
第4章 变盐度条件下海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定量模拟研究 | 第29-48页 |
4.1 含水层中盐度和达西流速的瞬时分布 | 第29-30页 |
4.2 含水层内平均流速及海底地下水排泄量 | 第30-37页 |
4.3 含水层水陆界面盐度梯度 | 第37-41页 |
4.4 含水层潮下带地下水面积加权平均盐度 | 第41-43页 |
4.5 含水层潮下带地下水面积加权平均达西流速 | 第43-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基于不同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48-63页 |
5.1 内陆淡水补给敏感性 | 第50-53页 |
5.2 渗透系数敏感性 | 第53-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3-6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