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软件实现智能交通下的运行综合分析
内容提要 | 第1-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0页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框架设计 | 第12-33页 |
·软件设计原则 | 第12-13页 |
·软件结构 | 第13-22页 |
·本系统与各外部系统整体逻辑结构 | 第13-15页 |
·系统边界 | 第15页 |
·软件系统层次结构 | 第15-18页 |
·软件架构 | 第18-20页 |
·软件模块结构 | 第20页 |
·软件组件部署 | 第20-21页 |
·交通数据处理流程 | 第21-22页 |
·交通信息处理结构 | 第22-24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24-25页 |
·数据库设计规范 | 第24-25页 |
·数据库表 | 第25页 |
·信息交换平台 | 第25-27页 |
·推荐的物理架构 | 第27-28页 |
·软件开发基础架构 | 第28-29页 |
·软件应用及开发关键技术 | 第29-33页 |
·GIS 技术 | 第29-30页 |
·采用基于构架和构件技术及UML 建模语言 | 第30-31页 |
·SOA 技术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接口设计 | 第33-46页 |
·对外围系统的数据发布接口设计 | 第33-34页 |
·交通信息发布的数据标准和协议 | 第34-38页 |
·交通信息发布的数据标准和协议的引入 | 第34-35页 |
·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的必要性 | 第35页 |
·本平台所应用的标准和协议 | 第35-36页 |
·开放式交通信息交换标准 | 第36-37页 |
·移动终端信息交换标准 | 第37-38页 |
·交通信息发布架构 | 第38-40页 |
·接口标准(OTTIAP)设计 | 第40-46页 |
·接口标准的层次结构 | 第40页 |
·标准结构框架 | 第40-41页 |
·数据标准 | 第41-44页 |
·交互标准 | 第44-45页 |
·其它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模块设计 | 第46-65页 |
·浮动车数据处理设计 | 第46-48页 |
·浮动车数据处理系统结构 | 第46-47页 |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47-48页 |
·动态交通数据融合设计 | 第48-50页 |
·浮动车数据与微波检测数据、交调数据的融合 | 第48-50页 |
·高速公路交通流分析设计 | 第50-54页 |
·交通流分析技术路线图 | 第50-51页 |
·交通流信息查询 | 第51-52页 |
·交通流信息统计 | 第52-54页 |
·高速公路路况发布接口设计 | 第54-55页 |
·路段路况现状查询 | 第54页 |
·时间段内路况情况分析 | 第54页 |
·指定时间路网路况情况发布接口 | 第54页 |
·路段出行时间预测 | 第54-55页 |
·高速公路路段运行状况分析及评价设计 | 第55-57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55-56页 |
·高速公路事件检测验证 | 第56-57页 |
·路网运行评价设计 | 第57-60页 |
·路网运行评价概述 | 第57-58页 |
·路网运行状况评价技术路线图 | 第58-59页 |
·路网运行可靠性评价指标概述 | 第59页 |
·路网运行可靠性评价方法 | 第59-60页 |
·城市路网运行情况分析设计 | 第60-65页 |
·城市路网交通流分析 | 第60-63页 |
·构建评价系统的技术路线 | 第63-64页 |
·城市路网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摘要 | 第68-70页 |
ABSTRACT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