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土、砖、石、竹、木结构论文--竹、木结构论文--木结构论文

现代木结构屋顶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2-14页
        1.1.1 中国传统木结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12页
        1.1.2 绿色低碳的生态环保理念第12-13页
        1.1.3 国家政策及省重点发展方向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木结构屋顶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1 国内木结构屋顶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国外木结构屋顶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第17-20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5 研究框架第23-24页
第2章 现代木结构屋顶空间形态概述第24-45页
    2.1 现代木结构屋顶空间形态的相关概念第24-30页
        2.1.1 现代木结构概念第24-26页
        2.1.2 屋顶的相关概念第26-28页
        2.1.3 “空间”与“形态”第28-30页
    2.2 现代木结构材料的基本属性及性能优势第30-36页
        2.2.1 现代木结构材料的基本属性第30-34页
        2.2.2 现代木结构材料的性能优势第34-36页
    2.3 现代木结构屋顶空间形态影响因素第36-44页
        2.3.1 功能使用要求第36-37页
        2.3.2 精神和审美需求第37-38页
        2.3.3 自然环境第38-40页
        2.3.4 社会文化背景第40-41页
        2.3.5 物质技术手段第41-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现代木结构屋顶空间形态构成分析及策略第45-95页
    3.1 木结构屋顶的整体形态设计研究第45-55页
        3.1.1 屋顶基本形体第45-47页
        3.1.2 屋顶形体变形第47-49页
        3.1.3 屋顶形体组合第49-52页
        3.1.4 屋顶体量研究第52-55页
    3.2 木结构屋顶的材料设计研究第55-67页
        3.2.1 现代木结构材料的种类第55-59页
        3.2.2 木材色彩、质感与肌理的美学表现策略第59-62页
        3.2.3 木材低碳节能的生态化设计策略第62-63页
        3.2.4 木材因地制宜的适应性策略第63-64页
        3.2.5 木材与不同材料的组合性设计策略第64-67页
    3.3 木结构屋顶的节点设计研究第67-76页
        3.3.1 节点的连接方式第67-73页
        3.3.2 节点遵循力学的逻辑性策略第73-74页
        3.3.3 节点精确考究的技术性策略第74-75页
        3.3.4 节点呈现韵律变化的艺术性策略第75-76页
    3.4 木结构屋顶的结构设计研究第76-93页
        3.4.1 结构类型及其特点第77-87页
        3.4.2 结构符合使用要求的功能性策略第87-88页
        3.4.3 结构顺应地域环境的适宜性策略第88-90页
        3.4.4 结构体现文脉内涵的精神性策略第90-91页
        3.4.5 结构造型异向化的创新性策略第91-93页
    3.5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4章 现代木结构屋顶空间形态设计案例分析及应用实践第95-128页
    4.1 王澍——杭州“水岸山居”酒店案例分析第95-109页
        4.1.1 项目背景及设计理念第95-99页
        4.1.2 建筑整体形态第99-102页
        4.1.3 屋顶材料设计第102-103页
        4.1.4 屋顶连接节点设计第103-105页
        4.1.5 屋顶空间支撑结构设计第105-107页
        4.1.6 水岸山居酒店设计策略第107-109页
    4.2 应用实践——长春市世界雕塑公园文化中心方案设计第109-127页
        4.2.1 项目背景及设计理念第109-116页
        4.2.2 建筑整体形态第116-118页
        4.2.3 屋顶材料设计第118-120页
        4.2.4 屋顶连接节点设计第120页
        4.2.5 屋顶空间支撑结构设计第120-122页
        4.2.6 方案设计策略第122-127页
    4.3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结论与展望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严寒地区早市空间的分类及空间模式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下一篇:老年公寓模块产业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