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阻燃剂概述 | 第13-14页 |
1.2 多溴二苯醚 | 第14-22页 |
1.2.1 多溴二苯醚的理化性质 | 第15-16页 |
1.2.2 多溴二苯醚生产和使用 | 第16-17页 |
1.2.3 多溴二苯醚毒性 | 第17-18页 |
1.2.4 多溴二苯醚污染现状 | 第18-22页 |
1.3 有机磷酸酯 | 第22-30页 |
1.3.1 有机磷酸酯的结构性质 | 第22-26页 |
1.3.2 有机磷酸酯生产和使用 | 第26页 |
1.3.3 有机磷酸酯毒性 | 第26-27页 |
1.3.4 有机磷酸酯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1.3.5 有机磷酸酯污染现状 | 第28-30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30-31页 |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方案 | 第32-43页 |
2.1 样品采集 | 第32-33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33-35页 |
2.2.1 材料 | 第33-34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34页 |
2.2.3 标样 | 第34-35页 |
2.3 样品预处理 | 第35-37页 |
2.4 仪器分析 | 第37-38页 |
2.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第38-43页 |
第三章 沉积物中多溴二苯醚的研究 | 第43-78页 |
3.1 前言 | 第43-44页 |
3.2 河流沉积物中PBDEs的污染特征、来源和风险评价 | 第44-58页 |
3.2.1 河流沉积物中PBDEs污染水平和空间分布 | 第45-48页 |
3.2.2 河流沉积物中PBDEs组成特征和来源分析 | 第48-55页 |
3.2.3 河流沉积物中PBDEs与TOC相关性分析 | 第55页 |
3.2.4 河流沉积物中PBDEs生态风险评价 | 第55-58页 |
3.3 长江口沉积物中PBDEs的污染特征、来源和风险评价 | 第58-75页 |
3.3.1 长江口沉积物中PBDEs污染水平和空间分布 | 第59-63页 |
3.3.2 长江口沉积物中PBDEs组成特征 | 第63-66页 |
3.3.3 长江口沉积物中PBDEs来源分析 | 第66-72页 |
3.3.4 长江口沉积物中PBDEs与TOC相关性分析 | 第72-74页 |
3.3.5 长江口沉积物中PBDEs生态风险评价 | 第74-75页 |
3.4 与其他地区沉积物中PBDEs浓度的比较 | 第75-7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沉积物中有机磷酸酯的研究 | 第78-107页 |
4.1 前言 | 第78-79页 |
4.2 河流沉积物中OPEs的污染水平、特征和风险评价 | 第79-93页 |
4.2.1 河流沉积物中OPEs污染水平 | 第79-82页 |
4.2.2 河流沉积物中OPEs组成特征 | 第82-86页 |
4.2.3 河流沉积物中OPEs与TOC相关性分析 | 第86-89页 |
4.2.4 河流沉积物中OPEs生态风险评价 | 第89-93页 |
4.3 长江口沉积物中OPEs的污染水平、特征和风险评价 | 第93-104页 |
4.3.1 长江口沉积物中OPEs污染水平 | 第93-95页 |
4.3.2 长江口沉积物中OPEs组成特征 | 第95-100页 |
4.3.3 长江口沉积物中OPEs与TOC相关性分析 | 第100-102页 |
4.3.4 长江口沉积物中OPEs生态风险评价 | 第102-104页 |
4.4 与其他地区OPEs浓度的比较 | 第104-10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107-10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