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前庭身体训练方法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前庭功能训练的意义 | 第11页 |
| ·空间定向能力分析 | 第11-15页 |
| ·空间定向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其与飞行的关系 | 第11-12页 |
| ·前庭器官的空间位置 | 第12-13页 |
| ·前庭器官的结构特点 | 第13页 |
| ·前庭器官的功能效应 | 第13-14页 |
| ·提高飞行空间定向能力的方法 | 第14-15页 |
| ·前庭适应性训练方法 | 第15-18页 |
| ·前庭性飞行错觉适应性训练 | 第15-16页 |
| ·前庭植物神经反应适应性训练 | 第16页 |
| ·训练方法 | 第16-18页 |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研究的对象 | 第18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 ·专家咨询法 | 第18页 |
| ·影像分析法 | 第18-19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9页 |
| ·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旋梯训练是飞行员为了提高空间定向能力而特有的一种训练手段 | 第19页 |
| ·飞行人员对前庭平衡能力的要求 | 第19页 |
| ·理论上指导课堂教学训练 | 第19-20页 |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0-28页 |
| ·关于旋梯动作 | 第20-24页 |
| ·动作阶段划分 | 第20-22页 |
| ·旋梯动作介绍与生物力学分析 | 第22-24页 |
| ·起动阶段的运动学特征 | 第24-26页 |
| ·起动阶段身体重心变化的规律 | 第25页 |
| ·起动阶段的运动学特征 | 第25-26页 |
| ·制动阶段身体重心变化规律 | 第26-28页 |
| 4 结论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 致谢 | 第31-32页 |
| 附录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