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7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一) 基本概念的中西比较 | 第14-15页 |
(二) 罗尔斯正义观中的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罗尔斯正义理论中教育思想的理论前提与逻辑结构 | 第17-29页 |
一、教育思想产生的动因系统分析 | 第17-20页 |
(一) 正义的种子 | 第17-18页 |
(二) 社会现实的触动 | 第18-19页 |
(三) 先有正义理论的缺陷 | 第19-20页 |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一) 制度的正义 | 第20-22页 |
(二) 正义的两个原则 | 第22-23页 |
(三) 家庭作为基本结构的组成部分 | 第23-28页 |
三、教育思想的逻辑结构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教育思想分析 | 第29-42页 |
一、正义制度下的教育思想 | 第29-34页 |
(一) 正义的原则保障教育公正 | 第29-33页 |
(二) 政治正义观念的教育功能 | 第33-34页 |
二、正义观下家庭教育思想 | 第34-37页 |
(一) 妇女地位平等对教育的作用 | 第34-35页 |
(二) “权威的道德”阶段的道德教育 | 第35-37页 |
三、教育的价值 | 第37-42页 |
(一) 培养公共理性 | 第38-39页 |
(二) 改善弱势个体地位 | 第39-40页 |
(三) 实现代际公正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及评价 | 第42-46页 |
一、罗尔斯教育思想的影响 | 第42-43页 |
二、罗尔斯教育思想的评价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