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产出水对生物的毒性效应实验研究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7-2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页 |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2 研究区煤层气产出水水质特征与评价 | 第29-44页 |
| 2.1 研究区背景概况 | 第29页 |
| 2.2 研究区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 | 第29-35页 |
| 2.3 煤层气田产出水水质评价 | 第35-4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3 煤层气田产出水的蚕豆根尖微核实验 | 第44-52页 |
| 3.1 微核技术原理 | 第44页 |
| 3.2 蚕豆根尖微核实验 | 第44-46页 |
| 3.3 微核实验结果 | 第46-5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4 返排阶段煤层气产出水对鲫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 第52-63页 |
| 4.1 急性毒性实验材料 | 第52页 |
| 4.2 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 4.3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 4.4 鲫鱼鳃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 第57-6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5 生产阶段煤层气产出水对鲫鱼毒性效应研究 | 第63-77页 |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 5.2 鲫鱼不同时期生长情况 | 第65-69页 |
| 5.3 鲫鱼腮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 第69-75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77-79页 |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9页 |
| 作者简历 | 第89-9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