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生长菌的分离及其在污泥减量化中的作用效能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剩余污泥的特征 | 第9页 |
·剩余污泥对环境的影响 | 第9-10页 |
·剩余污泥的处理现状 | 第10-11页 |
·卫生填埋 | 第10页 |
·污泥焚烧 | 第10页 |
·土地利用 | 第10-11页 |
·剩余污泥的其他处理方法 | 第11页 |
·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强化隐性生长 | 第12-13页 |
·解偶联技术 | 第13-15页 |
·生物捕食 | 第15-16页 |
·微生物强化 | 第16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慢性生长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17-22页 |
·慢性生长菌的分离 | 第17-19页 |
·菌源及培养基 | 第17-19页 |
·慢性生长菌的富集 | 第19页 |
·慢性生长菌的分离 | 第19页 |
·慢性生长菌的鉴定 | 第19-22页 |
·慢性生长单一菌DNA 的提取 | 第19-20页 |
·慢性生长单一菌DNA 的常规PCR 扩增 | 第20-21页 |
·PCR 产物纯化回收与测序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慢性生长菌对污泥减量的效能实验 | 第22-26页 |
·各单一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22页 |
·五种单一菌对人工废水降解效能对比 | 第22-23页 |
·人工废水的配制及菌悬液的制备 | 第22-23页 |
·五种单一菌同步对人工废水降解实验 | 第23页 |
·确定各单一菌最佳生长环境的实验条件 | 第23-26页 |
·1 号菌的最佳生长环境的实验条件 | 第24页 |
·2 号菌最佳生长环境的实验条件 | 第24页 |
·3 号菌最佳生长环境的实验条件 | 第24-25页 |
·4 号菌最佳生长环境的实验条件 | 第25页 |
·5 号菌最佳生长环境的实验条件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数据分析及实验结果 | 第26-62页 |
·各单一菌鉴定结果 | 第26页 |
·各单一菌的生长曲线 | 第26-29页 |
·五种单一菌对人工废水降解效能对比实验结果 | 第29-31页 |
·五种单一菌对人工废水COD 的降解情况 | 第29-30页 |
·五种单一菌处理人工废水T-N 变化情况 | 第30页 |
·五种单一菌处理人工废水T-P 变化情况 | 第30-31页 |
·五种单一菌处理人工废水处理能力分析 | 第31页 |
·各单一菌最佳生长环境的确定 | 第31-62页 |
·鞘氨醇杆菌(1 号菌)最佳生长环境的确定 | 第32-38页 |
·恶臭假单胞菌(2 号菌)最佳生长环境的确定 | 第38-44页 |
·不动杆菌(3 号菌)最佳生长环境的确定 | 第44-50页 |
·黄杆菌(4 号菌)最佳生长环境的确定 | 第50-56页 |
·泡囊短波单胞菌(5 号菌)最佳生长环境的确定 | 第56-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