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资源与开发论文--海水淡化论文

正渗透膜的制备与应用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0 前言第14-15页
1 文献综述第15-35页
    1.1 正渗透过程第15-16页
        1.1.1 正渗透原理第15页
        1.1.2 正渗透技术的优点第15-16页
    1.2 正渗透过程的应用第16-21页
        1.2.1 海水淡化第16-17页
        1.2.2 正渗透发电第17-18页
        1.2.3 页岩气废水的处理第18-19页
        1.2.4 OMBR过程第19-20页
        1.2.5 正渗透用于食品工业第20-21页
        1.2.6 其它应用第21页
    1.3 正渗透中存在的问题第21-30页
        1.3.1 浓差极化问题第21-22页
        1.3.2 溶质反向渗透问题第22-23页
        1.3.3 FO膜的制备第23-30页
    1.4 驱动溶液选择和制备第30-31页
    1.5 正渗透膜污染第31-33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第33-35页
2 界面聚合中空纤维正渗透膜的制备和表征第35-49页
    2.1 实验第35-39页
        2.1.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5-36页
        2.1.2 PSF基膜的制备第36-37页
        2.1.3 PSF界面聚合膜的制备第37页
        2.1.4 PSF正渗透膜的性能测试第37-39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2.2.1 空气段距离对FO性能的影响第39-42页
        2.2.2 基膜厚度对FO性能的影响第42-45页
        2.2.3 与其它FO膜性能的比较第45页
    2.3 本章小结第45-49页
3 亲水性正渗透膜的制备第49-63页
    3.1 实验第49-53页
        3.1.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9-50页
        3.1.2 SPEEK的制备第50-51页
        3.1.3 基膜的制备第51页
        3.1.4 界面聚合膜的制备第51页
        3.1.5 膜的性能测试第51-53页
    3.2 结果和讨论第53-61页
        3.2.1 亲水材料的选择第53-54页
        3.2.2 基膜性能第54-57页
        3.2.3 SPEEK界面聚合膜的性能第57-59页
        3.2.4 FO 过程中膜的脱水现象第59-60页
        3.2.5 与其它 FO 膜性能的比较第60-61页
    3.3 本章小结第61-63页
4 大尺寸分子驱动溶质的FO性能研究第63-78页
    4.1 实验第63-67页
        4.1.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63-64页
        4.1.2 膜的性能测试第64-65页
        4.1.3 正渗透过程的理论计算第65页
        4.1.4 溶液渗透压和溶解度测量第65-66页
        4.1.5 驱动溶液的DCMD浓缩第66-67页
    4.2 结果和讨论第67-77页
        4.2.1 中空纤维膜的FO性能第67-68页
        4.2.2 驱动溶液的渗透压第68-69页
        4.2.3 中空纤维膜不同驱动溶液的性能比较第69-75页
        4.2.4 驱动溶液的回收第75-77页
    4.3 本章小结第77-78页
5 FO过程中溶质在界面聚合膜内反向渗透第78-96页
    5.1 实验第78-80页
        5.1.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78-79页
        5.1.2 膜的反渗透测试第79页
        5.1.3 膜的正渗透性能测试第79-80页
        5.1.4 溶液渗透压测量第80页
        5.1.5 膜的 SEM第80页
        5.1.6 膜表面 Zeta 电势第80页
    5.2 结果和讨论第80-92页
        5.2.1 膜的性能第80-82页
        5.2.2 驱动溶液的渗透压第82-83页
        5.2.3 膜结构对FO性能的影响第83-90页
        5.2.4 FO模型第90-92页
    5.3 本章小结第92-96页
6 页岩气废水的FO浓缩第96-116页
    6.1 实验第96-99页
        6.1.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96-97页
        6.1.2 页岩气废水的FO+DCMD处理第97-98页
        6.1.3 溶液渗透压测量第98页
        6.1.4 溶液中离子含量测量第98-99页
    6.2 结果和讨论第99-113页
        6.2.1 废水的组成第99-100页
        6.2.2 FO操作参数的影响第100-103页
        6.2.3 页岩气废水的处理第103-109页
        6.2.4 FO+MD过程的物质和能耗衡算第109-113页
    6.3 本章小结第113-116页
7 结论第116-119页
    7.1 结论第116-117页
    7.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17-118页
    7.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个人简历第131-132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储层节理发育非均质性评价的构造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以鄂东临汾地区为例
下一篇:城市热岛与空气污染物特性分析及其影响参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