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2 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的基本理论和模式综述 | 第13-19页 |
2.1 废旧家电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2.2 回收物流的基本理论 | 第14-15页 |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14页 |
2.2.2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4页 |
2.2.3 两型社会建设理论 | 第14-15页 |
2.3 废旧电器回收利用物流网络规划模式分析 | 第15-19页 |
2.3.1 基于供应链的自营模式 | 第15-16页 |
2.3.2 基于第三方的回收模式 | 第16-17页 |
2.3.3 自营模式和第三方模式相结合 | 第17-19页 |
3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现状描述与分析 | 第19-26页 |
3.1 淮安市废旧家电预计产生量 | 第19-22页 |
3.2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相关政策 | 第22-23页 |
3.3 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利用示范工程 | 第23-24页 |
3.4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3.5 小结 | 第25-26页 |
4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总体设计 | 第26-33页 |
4.1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设计基本原则 | 第26-27页 |
4.1.1 法制性原则 | 第26页 |
4.1.2 整体化原则 | 第26页 |
4.1.3 经济性原则 | 第26-27页 |
4.1.4 责任制原则 | 第27页 |
4.1.5 市场化原则 | 第27页 |
4.2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结构 | 第27-28页 |
4.3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节点功能 | 第28-30页 |
4.3.1 回收站点 | 第28页 |
4.3.2 储存转运中心 | 第28-29页 |
4.3.3 拆解处理中心 | 第29页 |
4.3.4 二手市场 | 第29页 |
4.3.5 零部件市场 | 第29-30页 |
4.3.6 材料再生提炼工厂 | 第30页 |
4.3.7 废旧产品处置点 | 第30页 |
4.4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运营管理 | 第30-33页 |
4.4.1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运营管理特点 | 第30-31页 |
4.4.2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运营管理思路 | 第31-33页 |
5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布局设计 | 第33-50页 |
5.1 回收物流网络布局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 第33-35页 |
5.1.1 系统调研和数据收集阶段 | 第34页 |
5.1.2 系统分析阶段 | 第34-35页 |
5.1.3 选址阶段 | 第35页 |
5.1.4 布局结束 | 第35页 |
5.2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选址模型 | 第35-42页 |
5.2.1 回收站点的选址模型 | 第36-37页 |
5.2.2 储存转运中心和拆解处理中心选址模型 | 第37-42页 |
5.2.3 模型分析 | 第42页 |
5.3 案例分析—基于淮安市2015年废旧家电预测量 | 第42-50页 |
5.3.1 调研数据 | 第43-45页 |
5.3.2 各设施操作成本及处理能力 | 第45-46页 |
5.3.3 现有拆解处理企业地点及处理能力 | 第46页 |
5.3.4 物流网络设施选址 | 第46-48页 |
5.3.5 运营费用的计算 | 第48-50页 |
6 淮安市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运行的保障措施 | 第50-53页 |
6.1 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 第50页 |
6.2 整合回收渠道的保障 | 第50-51页 |
6.3 改善家电生产技术和废旧家电处理技术 | 第51页 |
6.4 申报废旧家电处理基金的征收工作 | 第51页 |
6.5 加强宣传环保意识 | 第51-53页 |
7 总结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