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一、地理环境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一) 晋东南地区发掘情况 | 第8-10页 |
(二) 学界对晋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年代问题及文化性质的研究 | 第10页 |
(三) 周边不同考古学文化类型之间的关系、渊源及其流向 | 第10-12页 |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晋东南地区典型遗址分析 | 第13-34页 |
一、典型遗址 | 第13-15页 |
(一) 长治小神遗址 | 第13页 |
(二) 屯留西李高遗址 | 第13-14页 |
(三) 泽州和村遗址 | 第14页 |
(四) 沁县南涅水遗址 | 第14-15页 |
二、文化性质 | 第15-32页 |
(一) 长治小神遗址二里头时期文化遗存分析 | 第15-21页 |
(二) 屯留西李高遗址二里头时期文化遗存分析 | 第21-25页 |
(三) 泽州和村遗址二里头时期文化遗存分析 | 第25-28页 |
(四) 沁县南涅水遗址二里头时期文化遗存分析 | 第28-32页 |
三、文化分期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与周边邻境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 第34-42页 |
一、二里头类型对其影响 | 第34-35页 |
二、与先商文化的交流 | 第35-39页 |
(一) 漳河型 | 第36-37页 |
(二) 辉卫型 | 第37-39页 |
三、与白燕文化的交流 | 第39-40页 |
四、与岳石文化的交流 | 第40-41页 |
五、南北文化的传播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历史态势分析 | 第42-51页 |
一、东下冯类型向晋东南地区扩张的历史背景 | 第42-44页 |
二、三族态势对晋东南地区的影响 | 第44-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