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虚拟实验的现状 | 第15-16页 |
1.2.2 云计算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研究 | 第20-28页 |
2.1 O2O模式 | 第20页 |
2.2 云计算技术及其特点 | 第20-21页 |
2.3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 第21-23页 |
2.4 虚拟化技术 | 第23-24页 |
2.4.1 虚拟化的定义 | 第23页 |
2.4.2 基础设施虚拟化 | 第23页 |
2.4.3 系统虚拟化 | 第23-24页 |
2.4.4 应用虚拟化 | 第24页 |
2.5 云平台资源管理与调度 | 第24-27页 |
2.5.1 云计算管理平台的资源模型 | 第25页 |
2.5.2 资源管理策略 | 第25-26页 |
2.5.3 云管理策略的实现 | 第26-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云平台的O2O实验体系设计 | 第28-40页 |
3.1 需求与目标 | 第28-29页 |
3.1.1 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3.1.2 设计目标 | 第29页 |
3.2 Iaas规范的资源架构 | 第29-31页 |
3.2.1 云计算的体系架构 | 第29-31页 |
3.2.2 云计算的实现机制 | 第31页 |
3.3 系统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 第31-35页 |
3.3.1 系统总体逻辑结构 | 第31-33页 |
3.3.2 平台功能模块总体设计 | 第33-35页 |
3.4 O2O实验体系的资源池化 | 第35-38页 |
3.4.1 资源池化的含义 | 第35-36页 |
3.4.2 资源池逻辑架构 | 第36-37页 |
3.4.3 资源池池化方法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实验资源的管理 | 第40-52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问题描述及应对方法 | 第40-42页 |
4.2.1 问题描述 | 第40-42页 |
4.3 资源逻辑化 | 第42-48页 |
4.3.1 实验资源模板配置 | 第42-46页 |
4.3.1.1 实验资源模板配置问题 | 第42页 |
4.3.1.2 模板配置数学模型 | 第42-44页 |
4.3.1.3 模板配置系统实现 | 第44-46页 |
4.3.2 实验模板接入 | 第46-48页 |
4.4 资源的动态分配 | 第48-50页 |
4.4.1 问题描述 | 第48页 |
4.4.2 解决时间表问题的基本思想 | 第48-49页 |
4.4.3 算法 | 第49页 |
4.4.4 实验分析 | 第49-50页 |
4.5 资源优化处理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资源回收机制 | 第52-57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实验资源管理的M1/M2/S/∞排队模型 | 第52-53页 |
5.3 实验资源管理的M1/M2/S/∞模型理论推导 | 第53页 |
5.4 M_1/M_2/S/∞算法设计 | 第53-55页 |
5.5 最大空闲时间的估算 | 第55-56页 |
5.5.1 自助法的定义 | 第55页 |
5.5.2 算法 | 第55-5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基于云平台的O2O实验体系的应用与实现 | 第57-63页 |
6.1 引言 | 第57页 |
6.2 面向O2O的应用方法——V型学习模式 | 第57-59页 |
6.2.1 V型学习模式的定义 | 第57-58页 |
6.2.2 V型学习模式的优势 | 第58-59页 |
6.3 实践 | 第59-62页 |
6.3.1 实验体系的构成 | 第59页 |
6.3.2 实验体系的功能 | 第59-61页 |
6.3.3 实验体系的应用 | 第61-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