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室内追踪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RFID定位技术研究 | 第13-22页 |
2.1 距离估计法 | 第13-15页 |
2.1.1 信号到达时间 | 第13-14页 |
2.1.2 信号到达时间差 | 第14-15页 |
2.1.3 信号到达角度 | 第15页 |
2.2 场景分析法 | 第15-21页 |
2.2.1 邻近法 | 第16-17页 |
2.2.2 K近邻算法 | 第17-18页 |
2.2.3 神经网络法 | 第18-19页 |
2.2.4 卡尔曼滤波法 | 第19-21页 |
2.3 RFID定位方法比较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单目标追踪策略研究 | 第22-40页 |
3.1 单目标追踪问题描述 | 第22页 |
3.2 单目标追踪策略基本思想 | 第22页 |
3.3 阅读器与标签网络部署 | 第22-25页 |
3.3.1 最小重叠与最大覆盖 | 第22-23页 |
3.3.2 阅读器之间的防碰撞 | 第23-25页 |
3.4 位置指纹采集 | 第25页 |
3.5 静态抽样模型 | 第25-27页 |
3.5.1 标签频率波动 | 第25-26页 |
3.5.2 阅读器调度方法 | 第26-27页 |
3.6 动态追踪模型 | 第27-34页 |
3.6.1 追踪抽样模式 | 第27-29页 |
3.6.2 可中断调度抽样 | 第29页 |
3.6.3 算法分析 | 第29-30页 |
3.6.4 实验与分析 | 第30-34页 |
3.7 目标形状预测 | 第34-39页 |
3.7.1 算法思想 | 第34-37页 |
3.7.2 复杂度分析 | 第37页 |
3.7.3 实验验证 | 第37-3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多目标追踪策略研究 | 第40-53页 |
4.1 多目标追踪问题描述 | 第40页 |
4.2 多目标追踪策略基本思想 | 第40页 |
4.3 运动行为特征学习与预估 | 第40-44页 |
4.3.1 网格数据描述 | 第40-41页 |
4.3.2 运动行为学习 | 第41-43页 |
4.3.3 运动行为预估 | 第43-44页 |
4.4 轨迹交叉重叠处理 | 第44-49页 |
4.4.1 参考标签冲突处理 | 第44-45页 |
4.4.2 阅读器冲突处理 | 第45-47页 |
4.4.3 多目标路径分离 | 第47-49页 |
4.5 多目标追踪模型 | 第49-50页 |
4.5.1 模型过程描述 | 第49-50页 |
4.5.2 模型算法分析 | 第50页 |
4.6 仿真与分析 | 第50-52页 |
4.6.1 仿真描述 | 第50页 |
4.6.2 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丢失路径恢复策略研究 | 第53-65页 |
5.1 路径丢失问题描述 | 第53页 |
5.2 丢失路径恢复策略基本思想 | 第53页 |
5.3 通道设备部署 | 第53-54页 |
5.4 监控模型建立 | 第54-57页 |
5.4.1 阅读器网络结构 | 第54-56页 |
5.4.2 路径字典 | 第56-57页 |
5.5 概率路径事件训练 | 第57-58页 |
5.5.1 相似路径事件定义 | 第57页 |
5.5.2 训练事件集 | 第57-58页 |
5.6 路径匹配与恢复 | 第58-61页 |
5.6.1 路径表示 | 第58页 |
5.6.2 路径匹配 | 第58-61页 |
5.6.3 算法分析 | 第61页 |
5.7 仿真与分析 | 第61-6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基于RFID的追踪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5-77页 |
6.1 需求分析 | 第65页 |
6.2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65-76页 |
6.2.1 功能结构设计 | 第65-66页 |
6.2.2 数据结构设计 | 第66-67页 |
6.2.3 数据库设计 | 第67-68页 |
6.2.4 系统运行环境 | 第68-69页 |
6.2.5 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69-7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7-78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7页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