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济南老城城市空间特色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目录第5-9页
附件1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32页
    1.1 研究的缘起第10-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第13-15页
        1.1.4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的主要概念及范围界定第16-18页
        1.2.1 城市特色与城市空间特色的概念、内涵第16-17页
        1.2.2 济南老城城市空间特色研究的概念与范围界定第17-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8-28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8-24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第24-28页
    1.4 研究方案第28-32页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8-29页
        1.4.2 研究方法第29页
        1.4.3 研究技术路线第29-32页
第2章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老城城市格局特征分析第32-58页
    2.1 济南城市概况第32-37页
        2.1.1 地理区位与堪舆第32-33页
        2.1.2 泉水环境第33-35页
        2.1.3 历史人文环境第35页
        2.1.4 济南老城的山水文化第35-37页
    2.2 济南老城城市空间的环境艺术第37-40页
        2.2.1 “山‐河‐湖‐城‐山”的老城城市轴线第37-38页
        2.2.2 老城空间环境的场效应第38-39页
        2.2.3 老城空间环境的充实多样第39-40页
    2.3 济南老城空间形态演化特征分析第40-47页
        2.3.1 济南城市历史形态发展概述第40-42页
        2.3.2 济南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进程方式第42-47页
        2.3.3 济南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第47页
    2.4 济南老城空间区域构成特征分析第47-49页
        2.4.1 泉脉众多的中心区第48页
        2.4.2 跨“河”含“湖”的填充区第48-49页
        2.4.3 沿“河”扩展的边缘区第49页
    2.5 “泉、湖、河”历史演变特征分析第49-53页
        2.5.1 四大泉群聚落空间的形成第49-51页
        2.5.2 大明湖聚落空间的形成第51-52页
        2.5.3 护城河聚落空间的形成第52页
        2.5.4 小结第52-53页
    2.6 “山、泉、湖、河、城”的城市空间特征认知第53-56页
    2.7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3章 几曲绕琼房,一泓映绮疏——济南老城街区形态特征分析第58-76页
    3.1 老城街巷空间特征分析第58-60页
        3.1.1 街巷空间的尺度第58页
        3.1.2 街巷序列景象第58-59页
        3.1.3 抬头天际线第59-60页
        3.1.4 沿街界面第60页
    3.2 老城街巷空间对泉系的生态适应性第60-65页
        3.2.1 街道走向对泉系的生态适应性第60-62页
        3.2.2 街坊构成模式对泉系的生态适应性第62-63页
        3.2.3 街区公共空间对泉系的生态适应性第63-65页
        3.2.4 街巷铺地对泉系的生态适应性第65页
    3.3 老城节点空间特征分析第65-70页
        3.3.1 桥空间节点第66-67页
        3.3.2 小广场节点第67-68页
        3.3.3 街巷节点第68-69页
        3.3.4 泉池空间节点第69-70页
    3.4 老城街巷节点与泉系景观的多样性叠合第70-75页
        3.4.1 廊道式叠合模式第71页
        3.4.2 填充式叠合模式第71-72页
        3.4.3 双核式叠合模式第72-73页
        3.4.4 边缘式叠合模式第73-74页
        3.4.5 蔓延式叠合模式第74-75页
    3.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4章 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老城建筑空间特征分析第76-96页
    4.1 老城传统住宅伦理位序与空间构成第76-79页
        4.1.1 传统住宅中的伦理位序第76-77页
        4.1.2 因地制宜的合院布局第77-78页
        4.1.3 传统合院的空间移动第78-79页
    4.2 老城传统合院住宅空间之序第79-83页
        4.2.1 宅的分类及合院形制第79页
        4.2.2 各种住宅内部空间的序第79-81页
        4.2.3 各种住宅空间整体的序第81-83页
    4.3 老城传统住宅单体建筑语言第83-90页
        4.3.1 入户大门第83-84页
        4.3.2 屋脊第84-85页
        4.3.3 门枕石第85-86页
        4.3.4 虎座门第86-87页
        4.3.5 建筑材料第87-90页
    4.4 老城建筑应对泉水环境方式的多样性第90-95页
        4.4.1 传统居住建筑到沿水空间界面的多样性第90-92页
        4.4.2 传统公共建筑应对泉水环境的布局第92-94页
        4.4.3 外来宗教建筑应对泉水环境的选址第94-95页
    4.5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5章 济南老城城市空间特色重塑第96-114页
    5.1 济南老城空间发展的失衡第96-98页
        5.1.1 功能性失衡第96-97页
        5.1.2 结构性失衡第97-98页
    5.2 老城城市空间重塑第98-101页
        5.2.1 老城历史环境重塑第98-99页
        5.2.2 老城历史价值重塑第99-100页
        5.2.3 老城城市韵律重塑第100-101页
    5.3 老城历史街区空间重塑第101-106页
        5.3.1 街河空间第101-102页
        5.3.2 泉眼泉池节点第102-104页
        5.3.3 街巷院落铺地第104-106页
    5.4 老城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第106-112页
        5.4.1 传统建筑现状评价第106-110页
        5.4.2 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与修缮第110-111页
        5.4.3 传统建筑市政设施的完善第111-112页
    5.5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6章 结语——重识济南第114-117页
附件2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附录 A——关于济南老城城市空间特色及保护的调查问卷第126-130页
附录 B——关于济南老城城市空间特色及保护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第130-134页
附录 C——老城历史信息采集表第134-138页
附录 D——图表目录及来源第138-14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水管网减压阀优化控制漏失研究
下一篇:海西地区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识别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