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豫西北晋东南地区的古村落遗产保护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 绪论第11-17页
    (一)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现状综述第12-17页
        1、 古村落文化价值的初步探索第12-13页
        2、 古村落价值的再认识及初步保护第13-14页
        3、 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结合第14页
        4、 从古村落保护到古村落遗产保护第14-16页
        5、 成就和问题第16-17页
二、 古村落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第17-25页
    (一) 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第17-20页
        1、 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第17-18页
        2、 科研团队的多元指导第18-19页
        3、 民间力量的多方参与第19页
        4、 整体保护理念的全面贯彻第19-20页
    (二) 我国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第20-25页
        1、 政策、法规的日益完善第21-22页
        2、 学术指导进一步深化第22-23页
        3、 民间力量逐步参与第23页
        4、 整体保护理念渐入人心第23-25页
三、 豫西北晋东南地区古村落遗产概况第25-31页
    (一) 豫西北晋东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第25-26页
    (二) 豫西北晋东南地区的人文特色第26-28页
    (三) 豫西北晋东南地区古村落遗产资源状况第28-31页
四、 古村落遗产中的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第31-39页
    (一) 当地乡土建筑的建筑格局第31-34页
        1、 当地古村落建筑格局的大致分类第31页
        2、 当地古村落建筑格局的空间意象第31-34页
    (二) 当地乡土建筑的建筑特色第34-37页
        1、 古村落中堡寨类建筑的建筑特色第34-35页
        2、 古村落中普通民居的建筑特色第35-37页
    (三) 当地古村落建筑遗产保护的几点思考第37-39页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村落的活态保护第39-55页
    (一) 关于古村落遗产的活态保护第39页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在古村落中的体现第39-40页
    (三) 古村落中的乡土祭仪遗产保护第40-46页
        1、 宗祠祭仪遗产及其保护第40-44页
        2、 神庙祭仪遗产及其保护第44-46页
    (四) 古村落中的乡土技艺遗产保护第46-51页
        1、 表演技艺遗产的保护第47-50页
        2、 手工艺技艺遗产的保护第50-51页
    (五) 古村落中以口头文学为代表的乡土记忆遗产保护第51-55页
        1、 口头文学的文化价值第51-52页
        2、 口头文学的保护策略第52-55页
六、 旅游产业开发与古村落遗产保护第55-65页
    (一) 旅游产业开发是古村落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5页
    (二) 豫西北晋东南地区古村落旅游资源的 SWOT 分析第55-60页
        1、 当地古村落遗产发展旅游业的优势(Strengths)第55-56页
        2、 当地古村落遗产发展旅游业的劣势(Weakness)第56-57页
        3、 当地古村落遗产发展旅游业的机遇(Opportunities)第57-59页
        4、 当地古村落遗产发展旅游业的挑战(Threats)第59-60页
    (三) 关于当地古村落遗产旅游产业开发的几点构想第60-65页
        1、 加强旅游产品特色第60页
        2、 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第60页
        3、 满足自助游群体需要第60-61页
        4、 促进景区区域合作第61页
        5、 打造特色基础设施第61-62页
        6、 注重旅游商品开发第62-63页
        7、 坚持三个“始终”原则第63-65页
七、 网络信息技术与古村落遗产保护第65-71页
    (一) 21 世纪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概述第65-66页
    (二) 门户网站在古村落遗产保护中的运用第66-67页
    (三) 自媒体在古村落遗产保护中的运用第67-69页
    (四) 二维码、APP 应用软件在古村落遗产保护中的运用第69-71页
八、 结语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军人生活事件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抑郁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唐代奉敕碑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