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基于旅游感知的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第10-12页
英文摘要第12-14页
1 引言第15-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页
    1.3 文献述评第16-28页
        1.3.1 居民感知研究述评第16-21页
        1.3.2 旅游者感知研究述评第21-23页
        1.3.3 森林旅游研究述评第23-26页
        1.3.4 可持续旅游研究述评第26-28页
    1.4 研究内容第28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8-31页
        1.5.1 研究方法第28-30页
        1.5.2 技术路线第30-31页
    1.6 创新之处第31-32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32-42页
    2.1 森林旅游第32-33页
        2.1.1 森林的定义第32页
        2.1.2 森林旅游定义第32-33页
    2.2 旅游感知第33-35页
        2.2.1 感知定义与分类第33-34页
        2.2.2 旅游感知定义第34-35页
    2.3 相关理论基础第35-41页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35-36页
        2.3.2 社区共管理论第36-37页
        2.3.3 涵化理论第37-38页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8-39页
        2.3.5 旅游凝视理论第39-40页
        2.3.6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0-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3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发展概况及数据来源第42-57页
    3.1 黑龙江省概况第42-43页
        3.1.1 自然概况第42页
        3.1.2 野生动植物资源第42-43页
        3.1.3 交通概况第43页
    3.2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发展概况第43-45页
    3.3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第45-50页
    3.4 研究地选择第50-55页
        3.4.1 大兴安岭森林旅游区第51-52页
        3.4.2 伊春森林旅游区第52-54页
        3.4.3 雪乡国家森林公园第54-55页
    3.5 数据获取方法第55-56页
    3.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4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满意度及参与行为关系研究第57-78页
    4.1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方法第57-59页
        4.1.1 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构第57-58页
        4.1.2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步骤第58-59页
    4.2 森林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满意度及参与行为关系模型和假设第59-62页
        4.2.1 模型构建第59页
        4.2.2 假设提出第59-62页
    4.3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实证研究第62-77页
        4.3.1 雪乡地区居民旅游感知第62-66页
        4.3.2 大兴安岭地区的居民旅游感知第66-70页
        4.3.3 伊春地区居民旅游感知第70-74页
        4.3.4 案例地综合分析第74-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5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感知、满意度与忠诚度关系研究第78-97页
    5.1 森林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感知、满意度与忠诚度关系模型和假设第78-79页
        5.1.1 模型构建第78页
        5.1.2 假设提出第78-79页
    5.2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感知实证研究第79-95页
        5.2.1 雪乡地区旅游者感知第79-83页
        5.2.2 大兴安岭地区旅游者感知第83-87页
        5.2.3 伊春地区旅游者感知第87-91页
        5.2.4 案例地综合分析第91-95页
    5.3 本章小结第95-97页
6 基于旅游感知的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第97-107页
    6.1 旅游感知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第97-99页
    6.2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第99-104页
        6.2.1 评价方法第99-100页
        6.2.2 评价过程第100-103页
        6.2.3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第103-104页
    6.3 基于旅游感知的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型第104-106页
    6.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7 基于旅游感知的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第107-125页
    7.1 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第107-108页
    7.2 构建基于旅游感知的旅游者与居民行为管理体系第108-112页
        7.2.1 构建旅游感知体验场第108-109页
        7.2.2 引导正确的旅游感知第109-110页
        7.2.3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旅游者感知价值第110页
        7.2.4 旅游者行为管理第110-111页
        7.2.5 居民的感知提升与管理第111-112页
    7.3 基于旅游感知的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开发对策第112-121页
        7.3.1 塑造鲜明的北方森林旅游品牌形象第112-113页
        7.3.2 加强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开发第113-116页
        7.3.3 加快森林健康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第116-117页
        7.3.4 开发多元化的森林旅游产品第117-119页
        7.3.5 选择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第119-121页
    7.4 基于旅游感知的森林旅游可持续保障措施第121-124页
        7.4.1 协调好发展与保护间的关系第121-123页
        7.4.2 加强森林景区安全保障第123-124页
        7.4.3 建立多层次人才保障体系第124页
    7.5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8 结论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9页
附录A 居民旅游感知调查问卷第139-142页
附录B 旅游者感知调查问卷第142-1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粮食主产区贫困问题研究
下一篇: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