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 和刻本《重广会史》研究史回顾 | 第8-14页 |
(一) 关于和刻本《重广会史》的成书年代研究 | 第8-10页 |
(二) 关于和刻本《重广会史》的版本研究 | 第10-11页 |
(三) 关于和刻本《重广会史》的校勘研究 | 第11-13页 |
(四) 关于和刻本《重广会史》的类书价值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和刻本《重广会史》引书研究的思路、方法及结构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 章节安排及其版本依据 | 第14-15页 |
(四) 凡例 | 第15-16页 |
上篇 和刻本《重广会史》的引书分析 | 第16-33页 |
一、 引书特点 | 第16-26页 |
(一) 引书的编纂,以类相从,层次分明,针对性强 | 第16页 |
(二) 从引文的类别上看,引书丰富,使用广泛 | 第16-17页 |
(三) 文献的引用原则 | 第17页 |
(四) 文献的标引特点 | 第17-19页 |
(五) 不同文献的使用大多按照文献编纂时间的先后排比 | 第19页 |
(六) 同一文献的不同部类和同一部类的不同内容的征引特点,我们要区别对待,分情况讨论 | 第19-22页 |
(七) 引文的错误较多 | 第22-25页 |
(八) 引文史料的摘取,简明扼要,尽量避免重复 | 第25-26页 |
二、 引文价值 | 第26-30页 |
(一) 辑佚价值 | 第26-29页 |
(二) 弥补现存版本之不足 | 第29-30页 |
三、 引书的文献学思想 | 第30-33页 |
(一) 撰者对待文献平等的态度 | 第30页 |
(二) 对待文献的态度上还体现出了强烈的致用观 | 第30-31页 |
(三) 在文献的使用上打破了传统类书的“述而不作”思想束缚 | 第31页 |
(四) 引文内容厚史薄经,这在尊经好古的时代,也不失为导夫先路者 | 第31-32页 |
(五) 对于文献的编纂提供了更好的借鉴 | 第32-33页 |
下篇 和刻本《重广会史》的引书考索 | 第33-186页 |
一、 和刻本《重广会史》的引书考索 | 第33-185页 |
(一) 经类 | 第33页 |
(二) 诸子类 | 第33页 |
(三) 史部类 | 第33-185页 |
二、 各类引文数量的统计 | 第185-186页 |
结语 | 第186-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190页 |
后记 | 第190-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