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的信息传播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研究背景、现状及意义 | 第8-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 研究现状 | 第9页 |
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目标、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2. 创新点 | 第10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微博的信息传播途径 | 第11-15页 |
(一) 评论途径 | 第11-12页 |
1. 中国微博特有途径 | 第11-12页 |
2. 单微博圈子与信息纵向传播 | 第12页 |
(二) 转发途径 | 第12-14页 |
1. 信息高速大量传播的关键性途径 | 第12-13页 |
2. 多中心微博圈子与信息横向传播 | 第13-14页 |
(三) 点赞途径与收藏途径 | 第14-15页 |
二、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 | 第15-23页 |
(一) 构建传播模式 | 第15-21页 |
1. 传播模式简介 | 第15-17页 |
2. 单条微博的多级网状传播模式 | 第17-20页 |
3. 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 | 第20-21页 |
(二) 传播模式的特点 | 第21-23页 |
1. 即时双向互动 | 第21-22页 |
2. 多级传播融合 | 第22-23页 |
三、微博的信息传播形态 | 第23-27页 |
(一) 多种类型传播融合互动 | 第23-25页 |
1. 自我传播 | 第23页 |
2. 人际传播 | 第23-24页 |
3. 群体传播 | 第24-25页 |
4. 大众传播 | 第25页 |
(二) 网状传播结构 | 第25-27页 |
1. 个体相互关注下的圈子融合 | 第25-26页 |
2. 单向与多向传播相结合 | 第26-27页 |
四、微博的信息传播效果 | 第27-34页 |
(一) 多中心裂变式传播 | 第27页 |
(二) 传播效果分析 | 第27-31页 |
1. 舆论聚集迅速促进新闻监督 | 第27-28页 |
2. 信息碎片化特征显著 | 第28-29页 |
3. 媒介谣言产生过程及原因 | 第29-31页 |
(三) 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 第31-34页 |
1. 迅速抢占突发新闻报道先机 | 第31页 |
2. 报网融合互动趋势明显 | 第31-32页 |
3. 碎片化传播改变传统新闻写作模式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