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台湾新北市多元运用民间力量兴建社会住宅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8页
    1.2 研究目的第18-20页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20-22页
        1.3.1 研究对象第20-21页
        1.3.2 研究范围第21-22页
    1.4 研究内容第22-24页
    1.5 研究框架与方法第24-26页
        1.5.1 研究框架第24-25页
        1.5.2 研究方法第25-26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回顾第26-79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26-36页
        2.1.1 居住空间分布理论第26-27页
        2.1.2 有效需求与国家干预理论第27-29页
        2.1.3 社会保障与福利主义理论第29-30页
        2.1.4 公平与效率理论第30-31页
        2.1.5 垂直公平与水平公平理论第31-32页
        2.1.6 住房梯度消费理论第32-33页
        2.1.7 住房过滤理论第33-36页
    2.2 兴建社会住宅多元模式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第36-48页
        2.2.1 中国台湾研究现状第36-41页
        2.2.2 中国大陆研究现状第41-46页
        2.2.3 国外研究现状第46-48页
    2.3 国内外社会住宅实施模式分析第48-71页
        2.3.1 荷兰社会住宅第48-52页
        2.3.2 新加坡组屋第52-54页
        2.3.3 日本公营住宅第54-58页
        2.3.4 香港公屋第58-61页
        2.3.5 英国社会住宅第61-63页
        2.3.6 中国大陆公共租赁住房第63-71页
    2.4 本章小结:对台湾社会住宅政策推行的借鉴第71-79页
第三章 台湾国民住宅政策发展历程与现况第79-111页
    3.1 台湾住宅政策的发展历程第79-87页
        3.1.1 贷款兴建住宅阶段(1954~1975 年)第79页
        3.1.2 国民住宅六年兴建计划(1976~1981 年)第79-80页
        3.1.3 国宅兴建与预售阶段(1982~1989 年)第80-81页
        3.1.4 公私并行的双轨制阶段(1990~1999 年)第81-82页
        3.1.5 住宅补贴政策阶段(2000~2009 年)第82-84页
        3.1.6 多元化住宅政策的推行(2010~2014 年)第84-87页
    3.2 台北都会区现有社会住宅的案例分析第87-108页
        3.2.1 军功出租国宅第88-89页
        3.2.2 台肥出租国宅第89-91页
        3.2.3 万芳社区出租国宅第91-94页
        3.2.4 延寿P出租国宅第94-96页
        3.2.5 安康平价住宅第96-100页
        3.2.6 永和青年住宅第100-102页
        3.2.7 景文出租住宅第102-105页
        3.2.8 大龙峒公营住宅第105-108页
    3.3 本章小结:对实施情况的评估与可借鉴的方向第108-111页
第四章 兴建社会住宅的多元方向与可行性分析第111-146页
    4.1 初步拟定社会住宅建设的可行性方向第111-115页
        4.1.1 土地供应的优惠政策第111页
        4.1.2 容积率奖励机制的实务操作第111-112页
        4.1.3 提供低息贷款/减徵税赋的优惠政策第112页
        4.1.4 建立住宅公积金体系第112-113页
        4.1.5 成立拥有一定公权力的住宅法人负责兴建与管理社会住宅第113页
        4.1.6 BOT兴建社会住宅的模式第113页
        4.1.7 以公有土地办理城市更新回馈社会住宅第113-114页
        4.1.8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调整变更为社会住宅建设用地第114页
        4.1.9 政府强制推行住宅建设项目的社会住宅配建比例第114-115页
    4.2 对政府访谈的意见汇总第115-123页
        4.2.1 社会需求与民意倾向第115-116页
        4.2.2 民间兴建的政策前提第116页
        4.2.3 社会住宅的出租问题第116-118页
        4.2.4 政府对多项促进民间兴建措施的意见第118-122页
        4.2.5 政府部门的意见总结第122-123页
    4.3 对民间企业访谈的意见汇总第123-130页
        4.3.1 混居模式存在多层面的不合理第123-124页
        4.3.2 区位与规模为社会住宅建设的重点考虑因素第124-125页
        4.3.3 建设公司关注成本估算与运营方式第125-126页
        4.3.4 产权归属影响投资决策第126页
        4.3.5 民间建设公司对多项推动社会住宅建设措施的意见第126-128页
        4.3.6 民间建设公司的意见总结第128-130页
    4.4 对社会学者访谈的意见汇总第130-140页
        4.4.1 社会住宅数量过少成为目前制度完善的最大障碍第130-131页
        4.4.2 政府须统筹住宅政策与落实执行机构第131-132页
        4.4.3 运营模式是推行社会住宅建设的重点考虑因素第132-133页
        4.4.4 社会住宅的选址须要考虑区位与地价的影响作用第133页
        4.4.5 社会学者对多项社会住宅推行措施的意见第133-138页
        4.4.6 社会学者的意见总结第138-140页
    4.5 本章小结:公、私部门与学界的三方意见对比与分析第140-14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146-153页
    5.1 结论第146-149页
        5.1.1 多元运用民间力量兴建社会住宅的基本条件第146-147页
        5.1.2 新北市未来可推行公私合作兴建社会住宅的多元途径第147-149页
    5.2 对中国保障性住房的几点建议第149-152页
        5.2.1 现阶段保障性住房的两大问题第149-150页
        5.2.2 对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的建议第150-152页
    5.3 结语与后续研究第152-153页
        5.3.1 结语第152页
        5.3.2 后续研究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6页
附录:多元运用民间力量兴建社会住宅之可行性策略第156-169页
    附录一:访谈新北市政府第156-161页
    附录二:访谈民间建设公司第161-164页
    附录三:访谈社会学者第164-1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9-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面板数据混合模型Bootstrap检验研究
下一篇:敦化市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