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送别图”研究
| 内容提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第一节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3-17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沈周交游中的送别 | 第18-30页 |
| 第一节 雅集文会中的送别 | 第21-24页 |
| 第二节 访胜纪游中的送别 | 第24-28页 |
| 第三节 幽居庄园中的送别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送别图的演变与发展 | 第30-35页 |
| 第一节 送别图的源流 | 第30-32页 |
| 第二节 明代时期“江岸送别”传统模式的发展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沈周创作的送别图分析 | 第35-51页 |
| 第一节 送别图模式分析 | 第35-45页 |
| 一、“继承”——“江岸送别”传统模式 | 第35-38页 |
| 二、传统模式的修改 | 第38-39页 |
| 三、“革新”——“望‘文’生义” | 第39-43页 |
| 四、陆地送行 | 第43-45页 |
| 第二节 送别对象的分析 | 第45-50页 |
| 一、官宦名流 | 第45-47页 |
| 二、挚友世交 | 第47-48页 |
| 三、亲戚 | 第48-49页 |
| 四、医官 | 第49-50页 |
| 第三节 临别赠礼形式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沈周送别图创作的价值 | 第51-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成果 | 第59-60页 |
| 沈周“送别图”绘画作品年表 | 第60-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