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金融的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0.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0.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0.3.1 国内产业金融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0.3.2 国外产业金融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0.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0.4.1 论文的研究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0.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1 产业金融概述 | 第15-22页 |
1.1 产业金融概述 | 第15-18页 |
1.1.1 产业金融的定义 | 第15页 |
1.1.2 产业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 | 第15-16页 |
1.1.3 产业金融与产业政策的关系 | 第16-17页 |
1.1.4 发展产业金融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1.1.5 产业金融发展的条件 | 第18页 |
1.2 产业金融的分类 | 第18-20页 |
1.2.1 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 | 第18-19页 |
1.2.2 按产业类型和金融类型划分 | 第19页 |
1.2.3 按产业金融的范围划分 | 第19-20页 |
1.3 不同条件下产业金融的发展特点 | 第20-22页 |
1.3.1 产业生命周期与产业金融 | 第20-21页 |
1.3.2 经济发展周期与产业金融 | 第21-22页 |
2 中国产业金融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31页 |
2.1 中国产业金融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2.1.1 起步探索阶段 | 第22页 |
2.1.2 初步形成阶段 | 第22-23页 |
2.1.3 快速发展阶段 | 第23页 |
2.2 中国产业金融的发展 | 第23-28页 |
2.2.1 我国的产业金融类型 | 第23-25页 |
2.2.2 各地区产业金融的发展状况 | 第25-27页 |
2.2.3 中国的产业金融机构和作用形式 | 第27-28页 |
2.3 中国产业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2.3.1 各类产业金融发展缓慢 | 第28-29页 |
2.3.2 产业金融业务规模普遍较小 | 第29页 |
2.3.3 区域产业金融优势不明显 | 第29-30页 |
2.3.4 政府主导产业金融的发展 | 第30-31页 |
3 国外产业金融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 第31-37页 |
3.1 国外产业金融的发展 | 第31-35页 |
3.1.1 美国发展产业金融的经验 | 第31-32页 |
3.1.2 德国发展产业金融的经验 | 第32-33页 |
3.1.3 东亚发展产业金融的经验 | 第33-35页 |
3.2 主要国家发展产业金融的经验借鉴 | 第35-37页 |
3.2.1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35页 |
3.2.2 政府提供直接金融支持 | 第35页 |
3.2.3 建立贷款担保金融机构 | 第35页 |
3.2.4 建立各类基金和融资服务体系 | 第35页 |
3.2.5 建立产业金融中心 | 第35-37页 |
4 中国产业金融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 第37-41页 |
4.1 我国产业金融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 第37-41页 |
4.1.1 依产业类型发展产业金融 | 第37-38页 |
4.1.2 建立区域产业金融中心 | 第38页 |
4.1.3 创新金融工具和完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 第38-39页 |
4.1.4 加强产业金融的监管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