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bVIEW的柴油机空气系统仿真模拟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空气系统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10-12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空气系统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 第13-29页 |
| 2.1 空气系统概论 | 第13-20页 |
| 2.1.1 涡轮增压技术 | 第13-15页 |
| 2.1.2 排气再循环技术 | 第15-18页 |
| 2.1.3 空气系统性能指标 | 第18-20页 |
| 2.2 模型简化 | 第20页 |
| 2.3 空气系统关键部分物理与数学模型 | 第20-26页 |
| 2.3.1 涡轮增压器模型 | 第20-22页 |
| 2.3.2 中冷器模型 | 第22-23页 |
| 2.3.3 EGR回路模型 | 第23-24页 |
| 2.3.4 进气管模型 | 第24页 |
| 2.3.5 缸内模型 | 第24-25页 |
| 2.3.6 空气滤清器和排气后处理装置模型 | 第25-26页 |
| 2.4 空气系统性能参数计算 | 第26-27页 |
| 2.5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空气系统建模分析与实现 | 第29-43页 |
| 3.1 仿真软件介绍 | 第29-31页 |
| 3.1.1 虚拟仪器技术 | 第29-30页 |
| 3.1.2 LabVIEW编程环境 | 第30-31页 |
| 3.2 建模分析 | 第31-34页 |
| 3.3 模型关键模块 | 第34-40页 |
| 3.3.1 空气滤清器模块 | 第34-35页 |
| 3.3.2 排气后处理模块 | 第35页 |
| 3.3.3 涡轮增压器模块 | 第35-37页 |
| 3.3.4 中冷器模块 | 第37页 |
| 3.3.5 进气管模块 | 第37-38页 |
| 3.3.6 EGR模块 | 第38页 |
| 3.3.7 缸内模块 | 第38-39页 |
| 3.3.8 迭代判断模块 | 第39-40页 |
| 3.4 主程序与扫值程序 | 第40-42页 |
| 3.5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空气系统模型对比验证 | 第43-61页 |
| 4.1 仿真模型与Boost软件对比 | 第43-51页 |
| 4.2 仿真模型与GT-Power软件对比 | 第51-55页 |
| 4.3 仿真模型与实验对比验证 | 第55-58页 |
| 4.4 误差分析 | 第58-59页 |
| 4.5 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基于模型的柴油机空气系统研究 | 第61-69页 |
| 5.1 空燃比影响因子分析 | 第61-63页 |
| 5.2 发动机压差影响因子分析 | 第63-65页 |
| 5.3 EGR率影响因子分析 | 第65-66页 |
| 5.4 系统性能预测与设计参数取值范围的估计 | 第66-67页 |
| 5.5 小结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6.1 总结 | 第69-70页 |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附录A 外文名词及符号注释 | 第77-79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