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证据失权制度概述 | 第8-13页 |
(一) 证据失权内涵 | 第8-9页 |
(二) 证据失权制度的构成要素 | 第9-10页 |
1. 期限要件 | 第9-10页 |
2. 客体要件 | 第10页 |
3. 逾期后果 | 第10页 |
(三) 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发展 | 第10-13页 |
1. 从立法空白到严格证据失权制度 | 第11-12页 |
2. 从严格证据失权制度到酌定证据失权制度 | 第12-13页 |
二、证据失权制度域外法比较借鉴 | 第13-17页 |
(一) 大陆法系证据失权 | 第13-15页 |
(二) 英美法系证据失权 | 第15-17页 |
三、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不足 | 第17-20页 |
(一)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于宽泛 | 第17-18页 |
(二) 容易忽视诉讼程序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三) 缺少相关的配套制度 | 第19-20页 |
四、完善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构想 | 第20-28页 |
(一) 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建立 | 第20-23页 |
1. 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2. 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 第22页 |
3. 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设立意义 | 第22-23页 |
(二) 个案举证释明制度的建立 | 第23-26页 |
1. 释明的基本理论 | 第24-25页 |
2. 个案举证释明的概念与功能 | 第25-26页 |
3. 个案释明制度的意义 | 第26页 |
(三) 完善审前准备程序 | 第26-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