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农业观光旅游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20页 |
·创新之处 | 第20页 |
·不足之处 | 第20页 |
2 农业观光旅游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37页 |
·农业观光旅游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历程 | 第21-24页 |
·国外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我国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农业观光旅游的特点 | 第24-27页 |
·生产性与参与性 | 第24-25页 |
·季节性与地域性 | 第25页 |
·市场性与经济性 | 第25-26页 |
·科学性与文化性 | 第26页 |
·观赏性与娱乐性 | 第26-27页 |
·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 第27-30页 |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 第27-28页 |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第28页 |
·有利于农村矛盾的解决 | 第28-30页 |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 第30页 |
·改善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城郊环境 | 第30页 |
·农业观光旅游的理论基础 | 第30-37页 |
·农业区位理论 | 第31-32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32页 |
·休闲经济理论 | 第32-3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4-35页 |
·地域分异规律理论 | 第35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35-36页 |
·核心——边缘理论 | 第36-37页 |
3 泰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第37-48页 |
·泰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 | 第37-41页 |
·泰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模式 | 第41-45页 |
·现代观光农业模式 | 第41-42页 |
·体验、参与模式 | 第42页 |
·民俗旅游模式 | 第42-43页 |
·案例分析 | 第43-45页 |
·泰安市农业观光旅游绩效分析 | 第45-48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5-47页 |
·生态效益分析 | 第47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47-48页 |
4 泰安市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的SWOT 分析 | 第48-55页 |
·优势因素 | 第48-50页 |
·劣势因素 | 第50-51页 |
·机遇因素 | 第51-52页 |
·威胁因素 | 第52-55页 |
5 泰安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 第55-62页 |
·泰安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基本原则 | 第55-57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55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5-56页 |
·市场导向原则 | 第56页 |
·注重效益原则 | 第56页 |
·循序渐进,逐步开发原则 | 第56页 |
·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原则 | 第56-57页 |
·泰安市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措施 | 第57-62页 |
·制定科学的农业观光旅游规划 | 第57页 |
·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 | 第57-59页 |
·突出地域特色,提高农业观光产品的质量 | 第59页 |
·加强农业观光旅游的理论性研究 | 第59-61页 |
·强化生态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61-62页 |
6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2-65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本文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词 | 第69页 |